书山有路秦为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0章 灭教富国政令出,水浒超凶凶,书山有路秦为静,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凛冬的寒风裹挟着雪花,肆虐地拍打着大梁的城墙,发出阵阵呜咽,仿佛在预示着什么。
上京道的纷乱暂歇,大梁的宫殿内,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氛。
刘唐,这位曾经的赤发鬼,如今的大梁禁军统领,此刻却战战兢兢地站在太子晁雄征面前,汇报着来自南方的消息。
“太子殿下,十二月,广东路连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出现了染痘疮的百姓……”刘唐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迟疑,像一块石头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
晁雄征原本正斜倚在雕龙画凤的暖榻上,手里拿着一卷兵书,看得津津有味。
听到刘唐的禀报,他修长的手指微微一顿,眉头也随之蹙起。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卷,坐直了身子,目光如炬地盯着刘唐,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详细说来。”晁雄征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唐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一遍。
原来,广东路连州一带出现了痘疮疫情,朝廷第一时间便下令各州府的防疫局派遣医官和药材前往支援,并大力推广种痘之法。
然而,由于各种限制,并非所有人都能及时种痘。
更让人痛心的是,连州境内有个村子,受当地和尚的蛊惑,竟然集体拒绝种痘,结果导致五千多人染病,其中两千多人不治身亡。
听到这里,晁雄征的脸色变得铁青,他猛地站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般喷发。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还有人如此愚昧无知,为了所谓的信仰,竟然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
“这些和尚,简直是罪该万死!”晁雄征咬牙切齿地说道,拳头攥得咯咯作响。
刘唐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他知道太子殿下此刻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着他的指示。
“父皇知道此事了吗?”晁雄征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刘唐。
“回太子殿下,皇上已经知晓此事,并下令彻查此事。”刘唐连忙答道。
晁雄征点了点头
他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想到这里,晁雄征立刻转身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他要去见他的父皇,他要向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一个足以改变大梁国运的建议!
皇宫内,晁盖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听着蒋敬的汇报。
蒋敬是户部官员,负责调查连州痘疮疫情的起因。
“皇上,臣已经查明,连州百姓拒种痘,皆因当地和尚蛊惑所致。那些和尚声称,种痘之后,下辈子会投胎成牛,这才使得百姓对种痘之法产生了恐惧心理。”蒋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慨。
晁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猛地一拍龙案,怒吼道:“荒谬!简直是荒谬至极!这些妖言惑众的和尚,朕定要严惩不贷!”
就在这时,晁雄征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大殿。
他向晁盖行了一礼,然后开门见山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事相求。”
晁盖看着自己的儿子,心中隐隐感觉到他要说什么。
“说吧,什么事?”
“儿臣请求父皇,禁绝万教!”晁雄征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晁盖闻言,不禁愣住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会提出如此大胆的建议。
“禁绝万教?”晁盖重复了一遍,
“没错,父皇。儿臣认为,连州痘疮疫情,正是因为百姓受宗教蛊惑所致。为了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儿臣恳请父皇,禁绝天下所有宗教!”晁雄征的
晁盖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禁绝万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它将会对大梁国的方方面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晁盖沉声说道。
“父皇,连州数千百姓的性命,难道还不足以让您下定决心吗?”晁雄征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
晁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传朕旨意,宣五部尚书即刻进宫议事!”
殿外的太监尖着嗓子喊了一声:“宣五部尚书觐见——” 声音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久久不息……
议事厅里的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如同往常弥漫在这类会议中的燃烧檀香的气味一般凝重。
但今天,那股香气被浓烈刺鼻、充满金属质感的期待所取代。
五位大臣坐在那里,脸上交织着忧虑与决心,他们正对着晁盖,而晁盖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
晁雄征站在父亲身旁,年轻的脸庞因坚定的决心而紧绷着。
他已经点燃了导火索,此刻,他心跳加速,眼睁睁地看着火焰慢慢逼近火药桶。
“先生们,”晁盖的声音虽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太子针对宗教干预国事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如你们所知,他建议全面禁止所有有组织的宗教。”这些话像雷雨云一样悬在空气中,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大臣们不安地动了动身子。
礼部尚书留着精心修剪的胡须,脸上总是带着焦虑的愁容,他第一个开口。
“陛下,”他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虽然连州发生的事件无疑是一场悲剧,但如此激烈的举措……可能会使整个王国陷入不稳定!”
“陷入不稳定?”晁雄征向前迈了一步,眼中闪烁着怒火。
“还是让它从迷信的麻木中觉醒过来?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还要有多少人因这些骗子的一时兴起而丧命?仅连州就有两千人丧生,不是因为疾病,而是因为这些所谓的神职人员煽动的愚昧!”
一场激烈的辩论随之展开。
争论声在金碧辉煌的议事厅墙壁间碰撞反弹。
兵部尚书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将,他担心会引发叛乱;而户部尚书是个精明务实的人,他看到了通过没收寺庙财富来充实空虚国库的机会。
时间在缓缓流逝,只听见玉制茶杯有节奏的叮当声和一旁太监们越来越激动的低语声。
最后,当太阳沉入地平线,不祥的长影投射在议事厅的地面上时,晁盖做出了决定。
“即刻起草诏书。所有有组织的宗教都将被解散。没收它们的财产,对其领袖……予以处置。”他的声音冷酷、坚定,不容置疑。
大局已定。
正月十七,盖着皇帝朱红大印的诏书张贴到了全国的每一个城镇和村庄。
反应迅速而激烈。
从繁华的都城集市到偏远的山间寺庙,消息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引发了一片恐惧、愤怒和困惑的混乱局面。
都城东京的街道变得热闹非凡。
身着闪亮铠甲的皇家士兵在街上行进,他们的靴子在鹅卵石路面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曾经神圣的寺庙和修道院被包围,华丽的大门被轰然撞开。
弥漫着熏香的空气被恐惧的刺鼻气味和钢铁的金属味所取代。
和尚和牧师们脸上带着困惑和反抗的神情,被赶到了街上。
一些人公开哭泣,紧紧抱着他们的经文。
另一些人眼中燃烧着正义的怒火,咒骂着皇帝和他的儿子。
每人得到了一小笔津贴,这点钱根本不足以帮助他们重新回归世俗生活。
在宫门外,一小群坚定的和尚和牧师跪着,恳求面见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