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四合院:我的格局你们不懂,你很会呐,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确实有这件事,我已经让胖丫去找档案了。”李念点了点头,“当然,要是能找到更好的,那就更理想了。”
“确实是这么个理儿。”王主任点了点头,“明天正巧我要去区里开会,顺便打听一下别的街道有没有合适的院子。如果有合适的地方,找个时间我们去现场看看,如果满意就定下来。”
虽然在这个时代普通人买卖房产颇为复杂,理论上私人交易是不允许的,但对于像李家这样的家庭来说,并不存在太多障碍,总是有些办法可以变通。
就像李家之前购买的那几间屋子,不论从法律还是从人情角度看都挑不出任何毛病,即便是秦淮茹也无可奈何。
欠债归还,这是应当遵守的基本道理。另外,如果是通过街道办事处处理,这些无人问津的废弃院子能够卖出价格,不仅能够带来一笔收入,还能使胡同环境更加美观,可谓是双赢,有何不可呢?
至于以前为什么不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有能力的人看不上这些废弃的院子,而感兴趣的人却没有相应的财力。街道办事处虽然有过类似的设想,但在那时正处于动荡时期,考虑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就没有积极推动此事。
实际上,不仅是75年的背景如此,即便到了李安然穿越时空来到2022年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化大都市仍有不少城中村存在,其背后逻辑相似。
“那么我就先谢过您了。”李安然后退一步,作了个揖,“顺便提一句,我对院子也有一些自己的要求。首先是权属要明确,我不想未来有什么麻烦出现。”
“其次,我更倾向于选择单独的小院子而不是多人共用的大杂院,即便它需要修缮也无所谓,甚至可以说破损一些反而更合适,因为我计划请人拆除旧屋重建,可以节省很多步骤。”
“最重要的一点是,新的居所需要离我和姐姐还有爸爸的距离尽可能近。”
“其实说起来可能有点不好意思,一开始我希望能够一起买下原来的院子里,但是因为那是多人居住的大杂院,实施起来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性价比不高。”
事实上,虽然真正的商品房市场需要等到98年房改政策实施后才正式开启,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解决住房问题主要依赖公房、集资房或经济适用房等方式。但在此之前房地产交易行为并不是完全没有,实际上当时的房产管理部门已经存在了。
早在1956年7月,山城市房产管理局就已正式成立;北京作为首都自然也有其自身的房产管理局。不过那时的房产管理局与后来的功能有所不同,它的首要职责在于保护和修复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包括对某些城楼定期检查与维护等工作。
而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现代意义上的房管局的相关职能当时大部分由街道办事处及派出所以及类似机构承担,如家庭成员之间的房屋转让等具体操作通常由这些部门办理。
因此,李安然后来为何能在购入房屋方面进展如此顺利,主要还是得益于街道办以及派出所在这一过程中的配合与帮助,只要有了足够强的关系网络,很多看起来棘手的问题都会变得迎刃而解。
李安然正和王主任交谈时,胖丫——即贾玲,手里握着一份纸张匆匆走了进来。“李念,你要的资料我全给你写在这上面了,你看看。”
“小贾啊,要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你也能这么有效率,年末绝对能晋升!”王主任微笑道。
“如果每天都能发零食给我,我保证每天都保持这种高效率。”贾玲的眼睛不时瞄向桌上的包裹。
“好了,别看了,快把它拿走吧。”李念挥手示意,并提醒:“对了,回去记得询问贾叔叔是否认识合适的院子。放心,事情成功了肯定少不了感谢。”
“那我们就一言为定!”贾玲答应完,刚想抱起东西离开。
“你站住!”李念一把抓住她,特别强调弟弟的要求:“记住,要满足三个条件哦,缺一不可。”
“您就放心吧,包在我身上!”贾玲用力拍着胸脯,尽管它并不适合做这个动作。“那可真是劳烦你了。”李安然后退几步,微笑着说道。
“你是小李的弟弟,就是咱们所有人的弟弟,这点小事不麻烦的。”贾玲说完迅速离开了。“等等,回来,你还不到我能称为弟弟的岁数吧!”李念被她的行为逗笑了。
贾玲当然不会傻到停下来,很快就消失了,速度相当快。
“不要介意,小贾就是这样的人。”王主任笑着解释说,“她爸爸可是区公安局的人,管辖的范围比我的宽得多,这事情找他们帮忙再合适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