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若汉室气数已尽,某顺应天命又何妨?
莫莫的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若汉室气数已尽,某顺应天命又何妨?,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莫莫的故事,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操目光如鹰隼般紧锁刘备,眼底翻涌的暗流几乎要冲破平静的表象。
二人对峙良久,唯有石桌上摇曳闪烁的烛光,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搅得愈发凝重。
“哈哈……”
忽而,曹操仰头大笑起来,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玄德兄啊玄德兄……”
曹操止住笑声,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备,“你果然还是那个直言不讳的刘玄德,这天下之人,大多对我曹操的心思揣度不已,却又无人敢像你这般直白相问。”
曹操端起茶盏,轻轻转动着,目光却并未从刘备身上移开,缓缓说道:“上次洛阳一叙,我便对你表明过心迹,我自兴兵伊始,就一心只想做个汉臣,为朝廷平定叛乱,为百姓谋得太平。”
“可后来你也知道,董卓焚毁帝都,祸乱天下,袁家兄弟拥兵自重,横征暴敛。世家大族囤粮避祸,百姓易子而食,饿殍枕藉于道。”
说到这,曹操眼中浮起一抹悲痛之色,沉声道:“我曹操在这乱世中崛起,一步步走到今天,所图者,不过是结束这乱世纷争,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若天命仍在汉室,我自当效周公吐哺。”
“可若汉室气数已尽,某顺应天命又何妨?”
曹操目光坚定,言辞恳切,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多年来的心声。
刘备心中暗暗一惊,曹操这番话,看似坦诚,却又暗藏玄机。
他不知道曹操所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在试探自己。
但刘备心中自有坚守,眉毛一挑,试叹说道:“孟德兄,煌煌大汉历四百年传承,乃天下百姓心中的天命正统。”
“备以为,汉室目前的衰落,只不过是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若孟德兄能效仿先贤霍光,行托孤辅政、中兴汉室之举,必定能凝聚天下有志之士,何愁不能重现孝宣中兴,何愁天下百姓不能重享安宁?”
曹操微微皱眉,目光从刘备身上移开,望向凉亭远处,似乎在思索刘备这番话的深意。
片刻后,
曹操收回目光,神色变得有些复杂,苦笑道:“玄德兄,孝宣中兴也罢,乃至光武中兴也罢。”
“最终,四百年大汉,还不是变成了今日这般模样。”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这个天下的社会制度出了问题。”
“我认为,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即便我是先贤霍光,你是先帝光武,强行为大汉再延续、兴盛百年,但那又如何?”
“百年后,历史的车轮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那你我做的这一切又有何意义?”
刘备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中像是闪过一道惊雷。
曹操关于天下制度弊病的言论,如同一记重锤,将刘备心中坚守多年的匡扶汉室信念,轰然击碎!
就在刘备内心震荡之时。
曹操又继续说道:“玄德公,你方才问我究竟是要兴汉,还是代汉,此刻我便明确答复你,两者皆非我所求。\"
“我要做的,是要彻底打破过往所有的陈规旧制,去构建一个全然崭新的社会制度。”
“这个全新的社会制度,它的服务对象既非至高无上的皇权,也不是那些弄权的官宦权臣,更不是盘踞千年的世家大族。”
“它唯一服务的对象,乃是这天下间千千万万的普通黎民百姓。”
刘备闻言,脑海中顿时思绪万千。
曹操的话如同惊涛骇浪,再次冲击着他自幼被灌输的汉室正统观念。
或许,曹操说的很对。
但他内心深处,对匡扶汉室的执念,又不容他接受曹操改天换地的想法。
他对汉室的忠诚,依旧如磐石般坚定。
刘备紧握茶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语气坚决道:“孟德!你可知自己所言何等惊世骇俗?这天下自高祖斩蛇起,便以刘氏为正统,你竟要……”
“呵呵,正统?”
刘备话音未落,曹操突然冷笑了笑,打断刘备的话:“玄德可还记得光武年间,南阳豪强圈占万亩良田,百姓易子而食?”
“玄德可还记得,桓灵二帝时,十常侍卖官鬻爵,连寒窗十年的书生都要向阉竖纳贡!”
曹操猛然声音拔高,厉喝道:“玄德兄,所谓汉室正统,不过是世家大族裹着仁义外衣的遮羞布!”
“曹某忠告你,这天下,不是刘氏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
“住口,你这篡汉之谈!”
刘备额角青筋突起,暴喝打断曹操的话。
“啪……”
“篡汉?”
曹操猛地一拍石桌,浓眉倒竖,大喝道:“若守着这腐朽的所谓汉室正统,却让百姓永陷水火,那我就把这大汉篡了又如何。”
“曹孟德……”
刘备霍然起身,右手颤抖着按在腰间的双股剑上。
“刘玄德,你想死我可以成全你。”
曹操端坐石凳之上,屹然不动,目光森冷紧盯着刘备。
不远处的关羽、徐庶、郭嘉、许褚四人已悄然靠近凉亭,将他们的对话听得清清楚楚。
就在这时,
锵……
许褚上前一步,刀锋出鞘三寸,神色不善地紧盯着凉亭中的刘备。
只等曹操一声令下,便会毫不犹豫地扑向刘备。
关羽神色警惕,目光紧盯着许褚,只要许褚敢动,他亦会毫不犹豫出手。
徐庶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揣摩着曹操的真实意图。
郭嘉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莫测高深的笑容,眼神闪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曹操察觉到了四人的异样,摆了摆手,道:“仲康不得无礼!”
“唉……”
刘备长叹一声,缓缓坐下,语气平和说道:“孟德兄,你所言虽有几分道理,可大汉传承四百年,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即便制度有弊,也应在汉室的框架内进行革新。”
“若你随意打破旧制,另起炉灶,这天下将人心惶惶,陷入更大的混乱。”
“而百姓久经战乱,若再因制度更迭而动荡,恐将生灵涂炭啊。”
曹操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玄德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汉室积弊已久,非小修小补所能挽救。旧有的框架已然腐朽不堪,若不彻底打破,新的生机便无从孕育。”
“我承认,制度变革初期或许会有动荡,但长痛不如短痛。”
“为了天下百姓长久的福祉,这一番阵痛是必要的。”
刘备心中一痛,他明白曹操心意已决,可他无法眼睁睁看着汉室就此被抛弃。
刘备提壶给曹操添满热茶,语重心长道:“孟德兄,即便要变革,也应由汉室主导。”
“你若能真心辅佐天子,以天子之名推行新政,必定事半功倍,也可保天下不乱。”
“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