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195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5章 青城斋宫,马超重生大宋朝,老骥伏枥1952,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童贯率领120人的卫队在金兵夹道欢迎下从南青城斋宫的北大门进入。
郑斯文担心金兵暗算童太师,让巨猛、田横、关镇、戚秦四人围在他一周。
郑斯文则和高强、李文三人在外围“持枪警戒”以防万一。
童太师是北宋朝廷的总统兵,宋金两国的《海上之盟》签约后,北宋这边具体操作的是童贯和马植;金兵那边践行盟约的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
但蛮夷不断地违反盟约,童贯与其进行过不止一次的斥责和反击;但金兵仗着自己军力强大,十分蔑视中原王朝;童贯还和完颜宗翰进行过单挑,完颜宗翰竟然不是童贯的对手。
童贯“死灰复燃”后完颜宗翰就不敢相信,派骁将完颜娄室阵前观察过;哪想完颜娄室被马超一箭射落马下。
童贯的“复活”不啻为完颜宗翰的心病,而童贯作为交换人质宋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完颜宗翰打心眼里就恨得要死,不讲诚信的边塞蛮夷趁童贯步入金营的当口搞点小动作是完全有可能的。
郑斯文是晚辈又是军师中郎将,重点保护老太师是重中之重。
童贯见郑斯文草木皆兵,不屑一顾地笑道:“军师中郎将杞人忧天了,老朽尽管已经73岁;可手中这把七星宝剑砍杀人头如剁西瓜般锋利,金狗敢袭击老朽;定砍他的首级!”
郑斯文笑道:“老太师真是英雄不减当年之勇,听说您去皇宫拿取传国玉玺;与范琼那厮大战一场是不是?”
“是啊是啊!军师中郎将没有说错,只可惜老朽没有斩杀范琼那条狗!”童贯有点遗憾地说着,扬扬眉头道:“太上皇之所以被关押金营,都是王时雍、徐秉哲、范琼这帮龟孙子作的怪!”
童贯说着话,已经进入牛皮帐篷搭建起来的金兵营帐跟前;横七竖八的营帐,勾起童贯对南青城斋宫的回忆。
童贯在北宋第5个皇帝宋英宗在位时就进入皇宫,历经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四代皇上53年,除过带兵打仗;倘若驻扎京城,都会随皇上南青城祭天,北青城祭地。
南、北青城斋宫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块草坪,童贯脑子里都有印象。
然而完颜宗翰将南青城斋宫做了他的军营,杂七杂八的摆置彻底破坏了童贯对幽静斋宫的美好印记。
金兵军士来来去去的脚步声,马嘶声和时起彼伏的喊杀声;早就打破斋宫昔日祭天的宁静。
童贯心中一阵阵痛处,禁不住默吟起诗圣杜甫的诗句来: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北宋时期的青城分为南北两座,南青城在城南南熏门之外又称“玉津园”,是祭天的地方。
北青城在城北封丘门以外,是祭地的地方。
南青城斋宫之所以叫玉津园,那是因为最初是五代时期后周的皇家园林。
北宋建立后沿用了这一名称,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礼制场所。
南青城斋宫紧邻玉津园,部分区域与玉津园重叠,统称“青城玉津园”。
玉津园本为皇家游猎、宴饮的园林,因环境优美、水域丰沛而得名。
北宋时,其功能逐渐转向礼制,成为南郊大祀的配套场所。
古代祭天需在“青色”(象征东方与天)的斋宫中净身斋戒,故称“青城”。
南郊祭祀时,皇帝需先驻跸青城,而玉津园则是仪仗、车驾的驻扎地;两者共同构成祭祀礼仪的空间体系。
北青城位于汴梁城西北郊,封丘门外,用于北郊祭地(方丘祭祀)或其他重要礼仪活动。
北青城和南青城均采用青布幔城(以青色帷帐搭建的围栏),象征“东方青帝”的礼制传统。
北青城(封丘门外),与南青城(南薰门外)形成南北对称的祭祀体系。
南青城和北青城遵循宋代礼制建筑传统,以南北中轴线为核心,主体建筑依次排列,体现庄重秩序。
南青城、北青城的建筑特点突出多重围合的院落群,外围设高大宫墙,分为外朝(礼仪区)与内廷(斋居区)。
外朝设正殿、配殿,内廷设寝殿、厢房。
附属设施配有神厨(制备祭品)、宰牲亭、钟鼓楼、廊庑等辅助建筑,形成完整的祭祀服务体系。
南北青城的主题建筑是大殿(斋殿),设有台基;高台基彰显等级,为须弥座式,以白石砌筑,饰以浮雕。
大殿的屋顶采用重檐歇山顶,覆青色琉璃瓦(象征昊天),屋脊饰鸱吻、脊兽。
大殿是木构抬梁式结构,斗拱层叠;柱网规整,开间为七间或九间。
大殿的装饰施以青绿彩画,门窗格心为菱花纹,整体色调庄重肃穆。
除过大殿还有寝殿与配殿,寝殿为单檐歇山顶,体量稍小于主殿,内部设斋戒居室。
配殿对称分布于轴线两侧,用于存放礼器或官员值守。
斋宫的建筑风格是简朴与威仪并存:斋宫虽为临时居所,但需体现“敬天”的谦卑,故装饰较宫殿略简,但通过轴线、尺度、色彩(青瓦象征天)强化神圣性。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礼制细节:譬如设“斋戒铜人”(象征警示帝王恪守斋礼)。
戒誓碑等礼制符号,空间流线严格遵循祭祀礼仪程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