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追责处置
孤不是玄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1章 追责处置,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孤不是玄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五华山,乾清宫,西暖阁。
“邹尚书”
龙座上的朱皇帝,把目光看向左侧,已经戴好帽子的邹简臣。
这个老狐狸,刚刚辞官的时候,义正言辞,一本正经的样子。
想不到啊,这么快,就把官帽子,又戴上去了,比之前更加严整,端正了不少。
“传令西阳”
“让秦尚武,马万年,两个将军”
“立刻南下,配合皖国公,彻底理清夔东的一众军头”
“再传令”
“城外的线成仁将军”
“让他带人,去湖广荆州,听从临国公的号令”
是的,彻底冷静下来的朱皇帝,要开始调兵遣将了。
既然,御驾亲征,很不合适,众臣都是反对,根本不给朱皇帝机会。
冷静下来的朱皇帝,也反思了自己,确实是冲动了,不该为了几个小毛贼,破坏大明的战略优势。
但是,小规模的兵力调动,增兵湖广方向,肯定是要的。
能不能干掉三个大叛贼,朱皇帝是不知道,但至少能逼迫满清鞑子,威压清狗子在湖广的势头。
“对了”
“冯将军”
不待邹简臣领旨,朱皇帝根本没有停顿,把目光看向右侧,继续下口谕:
“你的营,要快速整编”
“完成以后,也不要待在夔东了”
“去湖广,常德,归李晋王调遣,听从他的号令”
是的,四川夔东,太复杂了,三省交界处,军头一大堆。
忠贞营势力最大,夔东本地军头次之,最后是最小的摇黄十三家残部。
这时候,朱皇帝有点佩服文安之了,搞册封爵位的时候,都做到了平衡,国公都有份。
同样,朱皇帝也有点后悔了,当初太急躁了,应该收编更多的夔东本地武装,还有那个摇黄残部。
不能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了忠贞营啊,导致派系失衡,最后酿成了叛乱。
如今,最后整编的一个营,王光兴的旧部,肯定不能去荆州了,不然又要出问题的。
这时候,常德府的李晋王,反而是最好的去处,毕竟派系不一样,矛盾少一点,也能相互监视。
没错的,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朱皇帝是想清楚了,更是理解了一些东西。
当年的太祖朱皇帝,汉高祖刘邦,为何在晚年的时候,选择要动手,清除一些老战将了。
身为王朝皇帝,有的时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现实摆在面前,不得不动手。
开国军队里,有太多的军头,战阵经验丰富,又有很高的威望,实力犹存,有一大堆的旧部。
这时候,一把年纪的皇帝,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江山永固,就不得不动手动粗。
现在的朱皇帝,也是如此,暗自发誓,将来的某一天,也要彻底整顿军队,爵位就是第一个要处理的。
当然了,杀不杀,动不动手,他不是很清楚,但一定要清理军队的老武夫,卸掉他们的兵权。
“咚咚咚”
“老臣领旨”
“末将领命”
、、、
待朱皇帝不说话了,一左一右,尚书邹简臣,大将冯启凤,立马站出来,跪地磕头,领旨谢恩。
邹简臣,这个老狐狸,还是一脸的淡然,没有一丝的尴尬和局促。
没错的,他出身蜀王府,又做了刘震的岳父,这辈子就洗不干净了。
同时,蜀王府势力,又跟朱皇帝紧密相连,一荣俱荣,这辈子也分不开的。
因此,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冒死丢官,邹简臣也不能看着,朱皇帝乱来,打乱大明的国运。
冯启凤,这个夔东战将,王光兴的旧部,则是一脸的紧张,揪心不已。
那可是李晋王啊,两蹶名王的狠人,肯定是老武夫杀胚了,军令严整,号令如一啊。
没错的,朱皇帝的好处,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王光兴入朝,做了左都督,旧部也整编了,领兵大将,也是旧将冯启凤。
但是,拿了好处的他们,就必须厮杀拼命,为大明王朝,冲锋陷阵,砍杀满清鞑子。
“嘿嘿”
“先别忙着谢恩”
看着跪地磕头的邹简臣,龙座上的朱皇帝,嘿嘿一笑,目光冷冽,示意不要急啊,他还没出手呢。
“兵部,邹尚书”
“监管不严,有负圣恩,戴罪履职,罚俸禄一年”
“兵部,龚侍郎,金侍郎”
“监管不严,有负圣恩,罚俸禄一年”
“五军都督府”
“所有的左右都督”
“御下不严,有负圣恩,罚俸禄一年”
“都督同知,罚俸禄半年”
冷言冷语说完后,朱皇帝又挺直了腰杆,目光阴冷,摸着大砍刀,环视下面的群臣。
是的,军队出了叛贼,无论是什么问题引起的。
兵部是管军队的,五军是带兵统兵的,都是无法推脱责任,必须惩罚。
当然了,罢免官职是不可能的,毕竟朝廷要运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