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规则
庄周的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5章 规则,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庄周的花,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上任的扫盲班老师关文文好像已经习惯了村民们独特的精神状态,又夸了高敏和杨顺子几句话,语气自然地开始做最后总结。
“乡亲们,大家伙白天在地里劳动,晚上还能坚持来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大家伙一定要坚持下去,学好文化知识,以后就能更好地建设咱们家乡,让小姑奶奶看到一个更好的杨家大队!”
关文文话音刚落,人群就响起激动的附和声。
“说的好!啪啪啪!”
“啪啪啪啪!对!坚持!我们一定坚持好好学文化!让小姑奶奶以后过上好日子!”
“俺也一定好好学!不让小姑奶奶失望!”
关文文的课后动员说到了村民们的心坎上。
众人不仅齐刷刷鼓起了掌,连坐在最前排的杨老太爷都激动敲着拐杖,跟着喊了句“小姑奶奶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进步,以后给您建个更大神殿!”
礼貌微笑的林安芝:……小关也学坏了……
( 提前做过功课的关文文知道杨家村两三年前也办过一次为期十五天的扫盲班,只是课还没上到一半,去听课的村民就少了大半。)
激励村民们成功的关文文笑着收起教案退到村民中间,今天的课程也终于到了村民们最期待的“奖励”时间。
自扫盲班开班到现在,林安芝已经送出了四个奖励。
第一个,是林安芝的骨灰级资深粉丝,赵小草。
赵小草在林安芝发福利方面的活动上向来勇争第一。
于是在第一天的扫盲课上,不管关文文提问的东西自己会不会,懂不懂,异常亢奋的赵小草都十分积极且大胆地举手发言。
老师让谁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学习成果,赵小草也第一个主动上前。
凭借这份无所畏惧,赵小草最终成功拔得头筹,也得到林安芝的第一个首发奖励。
一个可以消减人内心负能量,让人神清气爽的“净化赐福”,外加两大把瓜子和糖果。
第二个幸运儿是快在村里活成边缘人物的杨癞子。
仗着自己姓杨,杨癞子曾多次欺负村里的外姓人家,还带头“网暴”过林家人。
之后在险些被村里老人生祭,又多次想拍林家人马屁最后拍到牛腿上后,有着黑历史的杨癞子也成了村里人人都不待见的头号悲催人物。
但杨癞子太想进步了。
做梦都想让村里人,尤其是林安芝知道他已经“改邪归正”的杨癞子成功抓到了这次扫盲班的机会。
在大队长杨国安第一次向村民们通知要送村里孩子去上学,还要在村里要办长期扫盲班时,杨癞子就上了心。
杨癞子用攒下来的口粮去镇上换回了几张报纸和书本,日夜用功地对着这些看不懂的报纸书本瞎比划。
后来,自己实在学不明白的杨癞子盯上了村里看着最有文化的祝咏志。
祝咏志早就决心要陪着他的“安安殿下”誓死扎根在农村。
这位大少爷也踏踏实实在杨家村和幼童组干了好几个月的农活。
最后因为每天最多不超过五公分的工作成果成功倒欠村里不少口粮。
后来被实在看不过眼的林安芝强硬扔去了快完工的盘虎山红旗小学兼职。
跟杨家村老少早就打成一片的祝咏志自然知道杨癞子曾经做过什么。
一开始,祝咏志并不怎么搭理杨癞子。
但架不住对方厚着脸皮天天一口一个“祝先生”“祝老师”求教,这让对自己人生第三份工作正起劲的祝咏志实在没法无视这份如饥似渴的“求学之心”。
于是,在祝咏志的指点下,杨癞子也在开课的第一天成功弯道超车。
论迹不论心,林安芝看到杨癞子这大半年确实老实,虽然心里还有些记仇,但也并没有无视。
看在对方同样有在给自己持续充电的份上,林安芝也给杨癞子奖励了半把瓜子,不咸不淡地说了句“继续努力”。
没有赐福,瓜子也只有小半把。
虽然自己奖励跟刚才的赵小草完全无法相比,但也让终于得了个小姑奶奶好脸的杨癞子当即就激动地跪地“昂呜”起来。
pS:第一天扫盲班上课的时候,祝咏志也不见外的和村民们坐在了一起。
关文文当天宣布优秀学生名单时,听课时积极配合,热情捧场的大少爷更是眨着眼睛暗示地眼皮子都快抽筋。
“可惜”最终还是遗憾入选。
下课后,浮夸捧着心口的祝咏志直勾勾盯着林安芝作受伤状,被无语到的林安芝直接给这个显眼包传音,让对方老实准备学校开学工作,以后别来扫盲班。
第三个获得提名的是杨家村的赤脚医生陈老四。
半路出家学医的陈老四因为要看医书,也识得不少字。
虽然之前学的是繁体字,但因为底子硬,陈老四也在一众大字不识的村民中成功出圈。
林安芝对于这位多次救过自己的老中医同样优待,不仅给出的赐福金点子足够大,还直接掏空了自己半个口袋。
把小老头高兴地从神殿一路嘿嘿到自己家,心里美的晚上做梦都是师傅怒夸他是百年一见的医学奇才。
获得第四个奖励的就是杨顺子。
因为是个瘫子,杨顺子鲜少出现在人前,平常都是待在家里做些搓绳编筐的活计。
扫盲班第一天开课时,从小到大都很自卑的杨顺子并没有去。
但杨顺子六岁多的儿子赖生偷溜去了神殿。
杨顺子名字叫顺子,但实际生活这半辈子根本没遇到几件顺当事情。
自己生下来没多久就落下残疾,之后亲爹早逝,亲娘瞎眼。
终于磕磕绊绊长大后找了个媳妇还跑了。
最后亲弟弟也走错路没了命。
于是觉得自己名字不好的杨顺子特意给从小没了娘的儿子起了个贱名,——“赖生”。
他朴实地希望这个“贱名”能让儿子以后的生活好一些。
村里的扫盲班主要是给有些年纪的大人们开放的,村里小孩早在几天前就被安排好要去附近的盘虎山红旗小学上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