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1章 民魂如灯照九州,金陵烬未央卷,作家小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远处的战船突然降下狼首旗,升起两面火凤旗——一面绣着中原的火凰,一面绣着倭国的菊纹。船头站着的巫女,将手中的命盘投入海中:\"端敬皇后的血脉教会我们,天命不在祭仪,在每盏照亮海面的灯里。\"

探春抱起女儿,看她们的朱砂痣与碑身共鸣,竟在海天之间映出\"民魂\"二字。她忽然明白,母亲当年的调包,是要让双生血成为连接山海的魂,让民心的灯,照亮每片被谎言笼罩的土地。

第五折 祭天台畔聚民灯

金陵城的祭天台在深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三百个举着火凤灯的百姓站在台下,灯影汇聚成的火凤,比乾隆的冕旒更亮。黛玉望着台上的玄武岩祭器,上面的\"天命\"二字,已被百姓用碎岩粉改成\"民魂\"。

\"长公主,\"卖炊饼的王老汉凑过来,灯面上绣着他孙子的名字,\"我们百姓不懂什么双生祭,只知道火凤灯能照见赈银去了哪儿。\"他指向祭器,\"昨夜我们在玄武岩上刻字时,听见石头里有声音,像端敬皇后在哭。\"

宝玉带着寒鸦卫闯入,通灵宝玉的光芒映得祭器上的命盘丝线纷纷崩断:\"圣上想借'民祭'笼络人心,可百姓们带来的不是祭品,是碎岩和灯。\"他展开从军机处抢出的密档,\"看看吧,所谓天命网的十二处节点,全是克扣赈银的贪官。\"

乾隆的冕旒在灯影中摇晃,他看着台下的火凤灯海,忽然发现每盏灯上都写着一个名字——都是被军机处暗桩害死的百姓。祭器上的玄武岩突然炸裂,飞出的碎岩上,刻着\"赈银在民\"四个大字。

第六折 军机处里断天命

养心殿的烛火彻夜未灭,乾隆盯着军机处呈上来的《民祭奏报》,每页都盖着火凤印。贾环的九门提督令牌躺在案头,背面的狼首纹已被磨成火凤的轮廓:\"圣上,三百个百姓在祭天台念的不是祭文,是《双生祭真解》。\"

\"朕的祭仪,\"乾隆的手指掐入掌心,\"竟成了百姓的审案堂。\"他望向窗外,紫禁城的琉璃瓦被火凤灯映成红色,\"顺天府的牢里,关着的不是双生女的同党,是问赈银去向的百姓。\"

贾环忽然跪下,露出胸口的火凤刺青:\"圣上,民心如灯,挡不住的。\"他呈上探春从海外寄来的《民魂录》,\"倭国的渔民说,火凤不是皇室的图腾,是千万人举灯的形状。\"

乾隆翻开《民魂录》,第一页便是端敬皇后的血诏:\"双生血若能照亮民心,便是最好的祭仪。\"他忽然想起在太虚幻境看见的命盘丝线,每根都系着百姓的苦难,而此刻,那些丝线正被火凤灯烧断。

\"传旨,\"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开仓放粮,免天下三年赋税。\"话未说完,窗外传来山呼海啸般的\"火凤归\",那是百姓们在祭天台畔,用灯影拼出的火凤展翅图。

第七折 未央卷里铸民魂

祭天次日的清晨,黛玉在残卷新页看见探春的字迹:\"海那边的碑成了,上面刻着中原和倭国百姓的名字。\"她摸着金锁上的划痕,忽然听见朱雀巷传来喧哗,是百姓们抬着新刻的\"民魂碑\"走向城隍庙。

宝玉握着从养心殿带出的《民魂录》,玉上的火凤羽翼终于完整:\"贾环说,圣上昨夜在军机处烧了所有命盘,可——\"他指向窗外,\"百姓们自己刻了新的命盘,上面写着'民为天,魂为灯'。\"

黛玉望向秦淮河,河灯聚成的火凤正顺流而下,灯面上的名字,有金陵的绣娘、扬州的漕工、倭国的渔民。她忽然明白,残卷里的\"未央\",不是帝王的永固,而是民魂的永续。探春在海外立的碑,宝玉在军机处断的线,还有无数百姓举的灯,都是同一个故事:

民心,才是永不熄灭的火凤。

\"该给残卷写新章了。\"黛玉提笔,墨汁在宣纸上晕开,\"就写——民魂如灯照九州,焚尽天命照千秋。\"她望向宝玉,玉上的光芒与金锁交相辉映,\"三妹妹在海外种的红豆,已经发芽了,就像民心,只要有一寸土,就能生根。\"

夜风拂过残卷,露出页角探春的附笔:\"姐姐,海那边的孩子问,火凤什么时候再来?我告诉他们,火凤就在每个人举灯的掌心里。\"黛玉笑了,将笔搁在砚台上,听见远处传来更鼓,却不再是官衙的威严,而是百姓们敲着火凤灯的轻快节奏——那是新的黎明,由千万盏灯照亮的黎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天才小队说,就这!

落风景

狩猎人生:从猎枪到资本帝国

用户一碗豆花

破晓之明:天命之烬

叶语馨

家族百年,从港岛开始崛起

陈五郎

乡村里的独居女人!

山村老三

一仙,一鬼,任平生

江沐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