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刘汉得对手
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刘汉得对手,我居然成了资本家,完全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田毅站在京广中心顶层落地窗前,鱼缸里,两条银龙鱼悠然游动着。突然,它们像是受到了某种无形力量的惊扰,猛地摆尾,搅起层层水花。与此同时,桌上的手机剧烈震动起来,来电显示的是香港区号。
“田先生,我是鸿成林鸿成。”电话里的声音仿佛裹挟着维多利亚港那独有的潮湿气息,“霍先生提及您对成都市场有着独到的见解......”
霍家的人情……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弧度。这个人情不好拿啊,即便鸿成置业控股有限公司(香港)的林鸿成其的岳父是成都市级领导,但要想在成都城北那块地皮的争夺上胜过刘汉,就算加上田毅,难度也不小。
田毅目光投向楼下,街道上如蚂蚁般密密麻麻的车流川流不息,打断林鸿成的话,轻轻叹了口气道:“林总啊,成都城北那块地皮的风水堪称绝佳,汉龙集团对它可是志在必得啊。”说着,他不经意间瞥向鱼缸,在玻璃上倒映出的鱼缸影像里,两条银龙鱼正激烈地互相撕咬着鳞片。
“您消息真是灵通!”林鸿成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语气中满是愤慨,“但刘汉这次实在是太过分了!他居然想用50万元来‘买断’我们鸿成集团的竞标资格,我拒绝后,他竟然指使刘维带人公然闯入鸿成集团总部,还与我们的人发生了肢体冲突。”
“我前阵子研究过一个有趣的案例。”田毅突然话锋一转,岔开话题。他伸出手指,在玻璃上缓缓画出一道道水痕,此时,鱼缸里的氧气泵正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在这寂静的顶层空间里,那声音格外清晰可闻。“某地产商在武夷山进行开发项目时,意外发现当地村民竟然完整保留了三十年前的砍伐记录。”
林鸿成闻言,沉默了五秒钟,话筒里传来一阵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四姑娘山确实存在珍稀植物保护区的划分文件......”
“听说刘总在文旅项目上有着特殊的‘执行力’?”田毅用指甲轻轻刮掉玻璃上的雾气,目光随着雾气的消散而变得更加锐利。这时,鱼缸里的两条鱼像是感受到了某种变化,倏地分开,各自游向两端。“小金县当地官员对他的一些做法也是敢怒不敢言。”
“您是说......”林鸿成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声音陡然压低,“三年前景区道路扩建时的强制拆迁事件?”
田毅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一旁的酒柜。他打开柜门,取出一瓶威士忌,拿起一块冰块投入酒杯,冰块与玻璃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音透过话筒清晰地传进林鸿成的耳朵里。“公众是有权知道这些信息的,有时候,环保组织的舆情监控所产生的影响力,可比财务报表更具说服力。”
就在这时,鱼缸的照明灯突然毫无预兆地熄灭,整个空间瞬间陷入黑暗。黑暗中,田毅的眼睛射出冷冷的幽光,“林总不妨想想,在公众眼中,那些钢筋水泥所代表的利益,和绿水青山所承载的价值,他们会更关心哪一个呢?”
“但刘汉在川渝媒体圈......”林鸿成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我记得《财经周刊》最近刚换了总编?”田毅轻轻抿了口酒,喉结随着吞咽动作缓缓滚动。“他们新开了一个‘可持续发展观察’专栏,而且听说香港的媒体也对这类新闻挺感兴趣的……”
电话那头传来钢笔有节奏敲击桌面的哒哒声,持续了十余秒后,林鸿成试探性地说道:“如果我们邀请中科院植物所的专家进行专题考察......”
田毅望着重新亮起的鱼缸,两条银龙鱼又开始相互追逐嬉戏,“成都到四姑娘山的道路上,应该安装了不少交通监控吧?”
“您是说物流车辆的进出记录!”林鸿成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突然兴奋地提高声调,“那些运送大型机械的车辆记录......”
“舆论市场向来最喜欢‘意外发现’这样的爆点。”田毅将酒杯轻轻贴上鱼缸,玻璃的凉意透过杯壁传至手心。两条鱼像是受到惊吓,猛地窜向角落。“记得武夷山拆除事件时的报道吗?上访者被拦截的第一手素材,可比那些通稿要有价值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