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过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独孤书院(三),修仙之天罡三十六变,红衣过客,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启道十年·四月初五,宜破土,宜结社,忌独断。
望岳山脚下的洗心池畔,孟丘握着鎏金破土铲,铲刃上的桃花纹与他剑穗上的标本遥相呼应。
晨雾未散,威瀚穿着粗布短打,腰间别着木工墨斗,正指挥匠人将第一根主梁抬上明心塔基——那是取自南山的千年柏木,树心竟天然形成“正”字纹路,被陈墨称为“天工开物”。
“孟公子!”小铃铛攥着沾露的蒲公英跑来,发间别着的桃花簪子是威瀚昨夜用碎玉磨的,
“阿爹说该唱《开工谣》了!”她身后跟着二十几个山童,手里举着用桃花编成的“道旗”,旗面上歪歪扭扭写着“仁”“正”等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孟丘点头,将铲子插入土中。当铲尖触地的刹那,忽然听见地下传来细碎的共鸣声,如同无数根琴弦同时震颤。
他望向醒世岩方向,只见昨夜新刻的“仁政殿”三字正渗出青光,与天空中悄然聚来的青云遥遥相应。
威瀚见状,抄起墨斗甩出一道墨线,那墨线竟化作青鸾形态,绕着塔基飞了三圈才落下。
“好兆头!”陈墨拄着拐杖走来,鬓角插着朵山茶花,
“老朽走南闯北几十年,头回见地脉与人心这般契合。”他指向正在搭建的格物堂地基。
正午时分,第一块基石落定。孟丘将《正气论》竹简副本埋入塔基,竹简上特意留了最后一页空白,等待日后学子们的心得填补。
当泥土覆盖竹简时,天空忽然飘来五彩云,其中一朵竟化作书生捧卷的模样,在云端停留了整整一炷香
“是文曲星临凡!”山民们纷纷跪地叩首。
孟丘却注意到,云书生手中的书卷展开时,露出的字迹正是他昨夜新增的“道统为公”四字。
他转头看向威瀚,后者正用袖口擦拭额头汗水,墨斗线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未时三刻,变故突生。
一群身着灰袍的人突然闯入工地,为首者手持杏黄旗,旗面绣着“五梁山道统”四字。“吾乃五梁山首徒,”道人甩袖间洒出几片符纸,竟在半空燃成火焰,“闻说此处要建杂学书院,特来领教。”
威瀚皱眉上前,墨斗在掌心转了个圈:“这位道长这是何意?朝廷钦准的书院,难道容不得百家争鸣?”
“百家?不过是些旁门左道!”说着,指尖掐诀,符火竟化作一条火蛇,扑向正在搭建的格物堂木架,“唯有我五梁一脉,才是正统道统!”
孟丘见状,正心剑出鞘三寸,青气如练卷住火蛇。
剑穗上的桃花标本突然飘落,竟在火中化作冰晶,将火焰压成一蓬星火。“道长可知,”他踏前半步,周身青气凝成莲台虚影,“道如江海,不择细流。”
正僵持间,忽闻山脚下传来童谣声:“桃花开,正气来,书院门,为谁开?为农夫,为织女,为天下,学子来!”竟是小铃铛领着山童们手拉手唱着走来,每人手中都捧着一碗桃花粥。
火蛇在童谣声中渐渐缩小,最终化作几点火星,落在小铃铛的粥碗里,竟变成了亮晶晶的糖粒。“道长要喝粥吗?”小女孩仰着脸,粥香混着桃花香扑面而来,“阿娘说,吵架前先吃甜的,就吵不起来啦。”
五梁山众人望着孩子们纯真的目光,忽然想起自己初入道门时,也曾在山间采花酿蜜。
“罢了……孟公子,今日某家便领教了何谓‘正气’。但望书院建成后,莫负这方山水。”说罢拂袖而去。
这场风波过后,工地气氛愈发热烈。
陈墨趁机宣布“百家墙”计划——在书院后山开辟一面石壁,任由各学派刻下自家经典,
“哪怕是农家论粪肥配比,也要刻得工工整整!”他敲着拐杖笑道,惹得在场匠人皆轰然大笑。
酉时,孟丘独自登上醒世岩。夕阳将他的影子投在石壁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