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3章 智能拥军 1.0,八零军婚甜蜜蜜,萤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暮色漫过实验室的双拥钟,钢枪时针与顶针分针指向 \"21:00\",正是边疆哨所换岗的时间。小羽的视频通话突然接入,她在军校的化学实验室举着试管:\"妈妈,我改良了芳纶纤维的抗菌涂层,\" 溶液里漂浮着红景天提取物,\"能让作训服在戈壁滩坚持 72 小时无异味。\" 小川趁机举起自己设计的 \"战术纽扣\",弹壳造型的纽扣里藏着微型急救包,装着顾沉舟常用的止血粉。
\"智能拥军 1.0 的核心,\" 苏晚晴摸着样衣的心率芯片,突然想起 2003 年非典时期改防护服的昼夜,\"不是冰冷的技术,\" 指了指肩章内侧的体温感应层,\"是把每个战士,\" 顿了顿,\"都当成自己的家人守护。\" 顾沉舟望着妻子发间的银顶针,突然发现那枚 1998 年的老顶针,不知何时被熔进了芯片的散热层,尾端的 \"晴\" 字在电路板上投下温柔的影。
是夜,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肩章设计图背面,字迹沾着芳纶纤维的涩:\" 在演习场看见战士的痛苦,突然明白:现代战场的守护,需要钢枪与芯片的共生。当苏晚晴把我的战术构想转化为带心率监测的肩章,当小川用旧电台改装信号模块,我终于看见:军人的战场直觉,军属的针线智慧,孩子的机械天赋,正在织就新一代的 ' 智能铠甲 '。
样衣的芳纶纤维里藏着顾婆婆的红景天,芯片外壳刻着未寄出的家书,这些带着体温的技术,比任何冰冷的参数都更有力量。参谋长说这是 ' 电子盔甲 ',但我知道,真正的盔甲是藏在每个传感器背后的、千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对战士的牵挂 —— 它让科技有了心跳,让守护有了温度。
设计图背面的弹道笔记,渐渐晕染成缝纫机与芯片的重叠剪影。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智能肩章会戴在战士肩上,实时传输的不仅是生命体征,更是无数军属的心跳。而我们的 ' 智能拥军 ' 计划,终将在这种军民协同的创新中,长成比任何钢铁铠甲都更坚韧的、守护祖国的,科技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