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智能校服革命,八零军婚甜蜜蜜,萤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知道为什么用红景天吗?\" 苏晚晴在家长会上举起校服的面料样本,显微镜下的纤维网中漂浮着红色颗粒,\"它既能监测体温,\" 指了指实时更新的健康数据屏,\"又能让孩子们,\" 顿了顿,\"在紧张时闻到家的味道。\" 顾沉舟望着台下的年轻父母,发现他们眼中的感动,与 2003 年非典时期医护人员收到绣着五角星的防护服时如出一辙。
三个月后,教育部的推广文件下发,智能校服的报警协议成为全国中小学的标配。顾沉舟在文件里看见熟悉的弹道轨迹算法 —— 那是小川用他的军校战术教材编写的应急响应程序。豆豆的校服上,不知何时多了个用弹壳磨成的校徽别针,尾端刻着 \"护童\" 二字,笔锋与顾沉舟 1998 年刻在大堤上的 \"人在堤在\" 完全重合。
是夜,苏晚晴的工作日记写在智能校服的检测报告背面,字迹沾着红景天的甜:\" 当豆豆穿上智能校服,突然看见四十年前的自己 —— 那个在供销社捡顶针的姑娘,怎么也想不到,有天会用军用雷达纤维给孙子做校服。顾沉舟的战术手表、小川的无人机芯片、豆豆的弹壳别针,原来军民融合的密码,早已在三代人的掌心传承。
酒精检测仪的传感器、北斗短报文的定位模块,本质上和当年改救生衣的反光条、缝平安符的红景天一样,都是守护的铠甲。当家长说 ' 校服像防弹衣 ',我终于明白:我们缝进布料的不是冰冷的科技,是军人守护家国的信仰,是军属牵挂孩子的温暖,是代代相传的、永不褪色的安全感。
检测报告背面的体温曲线,渐渐晕染成缝纫机与战术手表的重叠剪影。我知道,当明天的太阳升起,全国的孩子们会穿着带北斗星的校服奔跑,而我们全家,终将在这种跨越军装与校服的守护中,看见最动人的真相 —— 所谓智能革命,从来不是科技的堆砌,是把对家人的爱,织进每个针脚,让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钢枪的棱角与顶针的温柔相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