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的八咫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章 乌鲁木齐的安家计划,戈壁与槐花的恋曲,宣德殿的八咫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末的乌鲁木齐,夜幕裹挟着凉意悄然降临。和平渠的水在月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沿着太原路缓缓流淌。朔料厂家属院那栋八十年代建成的四层红砖楼,在夜色中静默伫立,楼道里昏黄的灯光透过斑驳的玻璃,在墙面上投下细碎的影子。二楼 201 室的窗户透出暖光,电视机的声响与偶尔传来的欢笑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李清站在狭小的厨房里,围裙上沾着面粉,正踮脚取下挂在墙上的铁锅。她眼角布满细纹,身形微微发福,却依旧手脚麻利。自从 88 年丈夫因肝癌离世后,独自抚养两个儿子的艰辛,在她脸上刻下坚韧的印记。“黄勇!去楼下买袋盐回来!家里的用完了!” 她扯着嗓子朝客厅喊,声音里带着多年操持家务练就的爽朗。
客厅里,陈默的妈妈李芳坐在褪色的布沙发上,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略显局促。从福海赶来的她,身上还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深蓝色的布衫洗得发白,却依旧整洁。作为李清的亲姐姐,两人眉眼间有着相似的轮廓,此刻她时不时扭头看向窗外,眼神中透着期待,嘴里念叨着:“也不知道陈默和陈瑶什么时候到,这路我都快摸不着方向了。”
“姐,别着急,他俩路上堵车呢,一会儿就到。” 李清擦着手从厨房走出来,在李芳身边坐下,伸手拍了拍她的手背。姐妹俩的手相触时,李芳感受到妹妹掌心的温度,那是从小一起劳作、长大留下的熟悉触感。“在我这儿就跟在自己家一样,别拘束。” 李清的话语里满是亲昵,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挤在土炕上,说着悄悄话的时光。
说话间,敲门声响起,小姨去开门,陈默和陈瑶推门而入。“妈!小姨!” 陈瑶像只欢快的小鸟,甩掉脚上的鞋子就扑到李芳怀里,“可想死你了!” 李芳紧紧搂着女儿,眼眶瞬间红了,手不停地摩挲着陈瑶的头发:“瘦了,是不是没好好吃饭?” 陈默则笑着走到李清面前,递上一袋水果:“小姨,麻烦您照顾我妈了。”
“说什么呢!” 李清接过水果,嗔怪地瞪了陈默一眼,“你妈是我亲姐姐,照顾她不是应该的?快坐,饭马上就好。”
饭桌上,白炽灯散发着暖黄的光晕,将众人的脸庞映得柔和。李芳放下筷子,眼神中满是感慨:“时间过得真快,我马上就要退休了。以后啊,就想离开福海,在乌鲁木齐安个家,离你们近点。” 她看向陈默和陈瑶,目光里饱含期待,“妈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咱们一家人能常常见面,热热闹闹地生活。”
陈默咽下嘴里的饭菜,点点头:“妈,我和陈瑶也正想和您商量这事。我们都觉得在乌鲁木齐买房挺好,这里发展机会多,生活也方便。” 他放下筷子,目光扫过众人,“以后咱们一家人住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
李芳手中的筷子微微一颤,抬起头看着陈默,眼中既有惊喜又有担忧:“买房可不是小事,得花不少钱吧?你们有多少积蓄?”
陈瑶放下碗筷,拉着妈妈的手:“我和哥这些年攒了一些,您要是能帮衬点,咱们凑一凑,首付应该够了。” 李芳沉默片刻,叹了口气:“我手里是有点钱,可都存定期了,取出来要损失不少利息。”
“姐,这是大事,该取就得取。” 李清一边给李芳盛汤,一边说道,“乌鲁木齐的房价年年涨,早买早安心。再说了,咱们姐妹俩,不就盼着孩子们能安稳过日子?黄勇和晓军也大了,以后也得考虑买房,我这心里也愁着呢。” 说着,她想起这些年独自供儿子读书、生活的艰辛,眼眶微微泛红,李芳见状,伸手握住妹妹的手轻轻拍了拍,姐妹俩无声地传递着理解与支持。
当晚,众人围坐在客厅的茶几旁,摊开从房产中介拿回来的宣传单。李芳戴着老花镜,眯着眼仔细看着上面的楼盘信息,手指不时在纸上圈圈画画。“我想着,房子最好离医院近点,以后看病方便。” 李芳指着宣传单,喃喃自语,“小区环境也要好,能让我种种花,散散步。” 陈默站在一旁,拿着笔在本子上记录着关键信息,时不时和陈瑶交换意见。
“这个小区看着不错,就是离市区太远了。” 李芳皱着眉头说道,“上班、买菜都不方便。” 陈瑶凑过去看了看,也跟着摇头:“而且周边配套设施也不完善,连个像样的学校都没有。要是以后有了孩子,上学都是问题。”
李清端着茶杯坐在沙发上,抿了一口茶:“要不明天我陪你们去实地看看?我在乌鲁木齐待了这么多年,多少比你们熟悉些。” 众人纷纷点头,敲定了第二天的看房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