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从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二章 但有一疑,直当赝品,重生之乘风而起,二子从周,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周至接受四表舅的教诲:“不过书画一道我算是刚入门……”

“你这刚入门的起点实在是太高了些。”四表舅笑道:“将盒子都打开吧,今天给你讲讲印泥里边的门道。”

周至将宋,明,康熙,乾隆四个印泥盒子一一打开。

“印泥盒传说始于唐代,《格致镜原》有记录,唐陈茂为尚书郎,每书信印记,捣朱矾,浇麝酒,匣以镇犀,养以透云香,印书达千里香不断。差不多是最早的朱砂印泥的记录。”

“不过也只是少数,而直到宋代,钤印也多用墨,元代而多用青,大用还得是到元末。”

“最初的印泥是以白术汁调和朱砂,因为水干之后朱砂会脱落,到了南宋,便开始用脱水后的蜂蜜调制,以增加印泥的粘性。到了元明时期,开始出现了真正以油料调和的印泥。”

“最终发现,油以暴晒六年以上,脱水充分,大分子稳固的蓖麻油为最佳。”

“但是油料在纸上容易晕散,带得朱砂也要跟着扩散,于是人们又开始想办法,通过往印泥里增加纤维的办法,达到不走泥的效果。”

“试验了棉花、杨柳花凳诸多纤维,最终发现最佳的是艾绒和藕丝。”

“艾绒及时艾叶经烧煮过滤晾晒捶打得到的极细纤维,一斤艾叶能得三四钱而已。”

“而藕丝就是折断莲藕茎秆拉出来的细丝,一万斤藕梗才能得二两五钱藕丝,只够制作十盒印泥。”

“因此清代《绘事锁言》记录:‘欲合印色者,先制油,次制艾,次制沙,三者备而色成也’。”

“至于你刚刚说刚好都是瓷盒,那也属于外行话,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讲得清楚:印色池,以瓷为佳,而玉亦未能胜也。故今官哥窑者贵甚。”

周至心满意足:“那是他们也踅摸不到汝窑印色池……不过一万斤藕梗十盒印泥……这本钱也下得未免太吓人呢。”

“之所以瓷器最佳,是因为陶器玉器会‘吃油’,料器犀牙会浸色,而珐琅器更是会被朱砂腐蚀铜胎,金银器愈加恶俗。”四表舅继续讲到:“不过你要以为一万斤藕梗十盒印泥便到了极致,却又是山猪儿没吃过细糠了。”

“四表舅这话说得……”周至想着才刚刚开始转头的国力:“这样的细糠,怕是百年内也没啥人吃到吧?”

“也是……”四表舅将印泥盒逐一的打开:“这个,是宋代蜜制朱磦,这个,是明代永乐初年油调朱砂,这个是康熙常州龙泉藕丝印泥,这个,乾隆璟玉堂八宝印泥。”

wap.

/68//.htm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16岁卖唱出道,吓懵现场歌手

快乐的舞蹈导师

斗破之我为雷帝

老贾的英才

末日求生:从土豆种植开始!

不起球的袜子

和前任小叔网恋后我红了

抚锦

重生逆袭成仙,开局撞破公主做歌姬?

孤雨随风

逃荒前,我捡灵芝赚了第一桶金

桃子削皮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