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寄云书万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4章 科举,三国之季汉演义,遥寄云书万里,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让刘谌没想到的是,他的旨意还没有发往汉中。
张翼的奏报就先一步到了成都。
奏报中,张翼告诉刘谌开挖陈仓道的事情再次受阻。
原因是长安司马攸给陈仓增兵,石苞再次主动出击。
姜维那里倒是没有什么消息,依然和刘弘处于对峙当中。
得知这些消息,再和之前司马炎的举动联系起来。
让刘谌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看来司马炎确实在司马攸的手上吃了不小的亏。
怪不得他要主动向东吴示好。
只是东吴这群蠢货,只顾着眼前的那点蝇营狗苟。
若是孙皓还在,多半会趁着这个机会再次发兵合肥,一雪前耻。
不过这些东西都只是刘谌在心里想罢了。
东吴的国事不是自己所能够干预的。
况且孙皓发兵也只是自己的猜测罢了,之前孙皓不也想主动和魏国交好吗?
不过,对于司马炎为什么会向东吴示好,以及司马攸为什么会派兵支援陈仓。
刘谌却百思不得其解。
按理说司马炎的实力要比司马攸强的多。
又有中原诸多世家相助,就算司马攸拥有关中四塞之险,也不至于向吴国示好。
司马攸又哪里来的底气,放着进攻他的司马炎不管。
反而分兵前往陈仓,阻拦自己打通陈仓道?
只可惜这些东西刘谌一时半会儿得不到答案,他也没有功夫去搭理司马氏。
因为眼下大汉最重要的是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次科举。
这件事是当初创建学堂的时候就已经定好的。
创办学堂就是为了替大汉补充人才。
和后世的春闱秋闱不一样的是。
作为只有益州和汉中两地。
且学堂都建在县城的大汉来说。
农闲时间参加科举,才是性价比最高的。
所以刘谌把科举的时间限定在了夏收之后,也就是农历的六月份。
因为大汉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脱产的。
虽说有当初朝廷的补贴,但是在农忙时节,他们依然是要回去帮忙干活的。
而且现在大汉的国情也不允许这些学生脱产。
刘谌也不愿意学后世那样,让朝廷供养一批完全脱产的人出来。
时间一长,这些人便会脱离百姓,成为高高在上的官老爷。
那大汉和后世的所有封建王朝又有什么区别?
当刘谌在年初的宫廷宴会上宣布这件事的时候。
百官们对此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惊讶。
谁都知道陛下开办学堂是为了给朝廷遴选人才。
而且有讲武堂这个先例在,一直拖到现在才有动作反而让人感到惊讶。
不过科举这个名词,倒是第一次听说。
在此之前,朝廷选拔人才多为察举制,是靠地方上的官员来给朝廷推荐人才。
这种通过考试的方式还是第一次听说。
刘谌考试的内容也并非像他们所预想的那样,从四书五经中选题。
而是分为民、官两科。
民科注重生产,官科注重管理。
考哪一科由学生自行决定。
但是两科录取的数量却是一致的。
省得大家一股脑的全都集中到官科上去,导致民科录取寥寥无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