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艰程(四)
丽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艰程(四),爸爸的擎天柱让我看第二集,丽端,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官职低微,确实只能将杨家的案子拜托给殿下,可这并不代表我只能在洛阳枯等。”潘岳此刻已经下定了决心,坚定地道,“烦请殿下派人到司空府为我告假,我这就快马赶去荆州,说不定能搜集到对杨刺史有利的证据,顺便还可以……照顾一下阿容。”
“你不用去荆州了,所有的证据都会呈送京师,打探消息你也比不上我骠骑营的斥候。”司马攸叹息道,“何况早在几天之前,杨刺史一家与叛将朱乔、俞赞一起就被押解出城,此刻已经在来洛阳的半道上了……”见潘岳的神情又再度惊恐起来,司马攸赶紧道,“虽然诏旨上写的是槛送京师,但我刚一收到消息就已派人打点,一路上都会对杨刺史和他的家眷多多照顾,断不让他们受苦……”
“够了,檀奴自己有的是主意,你替他瞎操什么心?”贾荃忽然冷笑一声打断了司马攸,款款走上来面对着潘岳,恢复了一贯盛气高贵的齐王妃架势,“我这就吩咐人给你准备马车和盘缠,再派人去给你家人和司空府报信告假。至于能不能保护阿容一家平平安安到达洛阳,就是你的责任了。”
“只要他们顺利到达洛阳,一切就都交给我好了。”司马攸也明白无论自己安排得多么妥帖,潘岳不亲眼看到杨家的情况绝不可能放心。于是他从柜子里取出一枚令牌,塞到潘岳手中:“齐王的爵位并无实权,幸而我还暂领骠骑将军一职,你拿着这枚骠骑营的令牌,沿途行事会方便许多。”
“多谢殿……”潘岳还未说完,就听司马攸微微一笑,“现在还是殿下吗?”
“多谢桃符,多谢齐王妃!”潘岳眼中含泪,躬身对司马攸和贾荃拜了几拜,这才收好令牌,在齐王府门口登上马车。
“一路小心,我还等着喝你和杨小姐的喜酒。”司马攸笑着对潘岳嘱咐了一声,随即再度偏过头,用袖子遮住嘴咳嗽起来。
“你也要保重!”车前马儿扬蹄出发之际,潘岳坐在御马的车座上,回头看了一眼站在王府门口的司马攸和贾荃。他们夫妇俩一个站在台阶下一个站在朱门旁,哪怕司马攸在冷风中咳得面红耳赤,贾荃依旧袖手旁观,和他保持着不小的距离,就仿佛他们因为李夫人造成的鸿沟,永远都难以真正弥合。而造成司马攸如此无奈,贾荃又是如此愤懑的根源,潘岳只意识到一个苗头,就再不敢往下细想。
清晨的洛阳街道上行人寥寥,潘岳的马车得以顺利地到达南城的宣阳门,并在城门开启之后第一个冲出了洛阳城。
马车奔驰在南下的官道上,奋力奔跑的马蹄刨起阵阵黄沙,让人几乎窒息。然而潘岳仍然不断挥动着马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南方的荆州靠近。从司马攸口中得知杨肇一家已经被押解上路,潘岳原本就紧绷的心弦越发被拉扯到了极限,因为他在路上多耽误一刻,杨容姬就会在惊恐无助中多煎熬一刻。潘岳知道那种惊恐无助的滋味,它足以将每一瞬间无限延长,真正让人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折磨。
八岁时在洛阳城外所见的押解流放情景一次次地盘踞了潘岳的脑海,让他再也看不见沿途的风景,再也听不见路上的人声。他想起贾充拒纳李夫人回家时,一种流传甚广的说辞便是李夫人在流放途中受到了兵卒的玷污,所以遭到了郭槐的讥讽和贾充的嫌弃。潘岳虽然不敢问司马攸夫妇这传言的真假,却隐隐觉得李夫人的早逝与这些流言有关,那些暧昧的猜测,刀刃一般戳人心肺,却又流水一般无孔不入。
有关李夫人的可怕联想让潘岳越发心急如焚,生怕自己只要晚到一瞬,就会发生某种万劫不复的惨剧。虽然凭借骠骑营的令牌他可以在沿途的驿馆中吃饭住宿,可潘岳哪里舍得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偶尔在驿馆停下掏出令牌,也不过是因为昼夜奔跑的马匹太过疲惫,他不得不要求驿卒给自己的马车换马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