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 秋税事宜,十国风华,洱月,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清丰安静下来不少,士绅大户们忙着蚕食王家兄弟遗留下的“果实”,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对王家兄弟昔日势力的细细分割,犹如一群谨慎而敏锐的蚁群,缓缓侵蚀着那已不复往昔辉煌的领地。
杨骏对这些纷扰似乎浑然不觉,他的日常除了例行巡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便是全心投入到仙庄乡屯兵之地的悉心指导之中。经过王家府邸与圆明寺一连串风波的洗礼,杨佐与杨佑两兄弟麾下的士兵,已然褪去了往昔的青涩与稚嫩,日渐展现出一种沉稳与老练的气质。
而清丰本地的民众们,随着王家兄弟的失势,昔日被佛门侵占的田亩亦一一悉数奉还外,无不沉浸在一片难以言喻的欢欣之中。
清丰县内,时下士绅阶层面露悦色,百姓们也洋溢着欢愉之情,就连县衙之中的官员们,亦是难掩心中喜悦。这番景象,恰似俗语所言:“一家失足,众人得利”,真是世事如棋,局中有变,皆大欢喜。
随后的数日间,清丰县内,士绅雅士与寻常百姓,连同县衙中的各位官员,在共度那轮满月辉映的中秋佳节之后,正满怀期待地迈向金秋时节的丰饶盛宴。果香四溢,硕果累累,预示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即将铺满这片土地,带来一年中最为灿烂的收获景象。
仙庄乡内。
秋风掠过清丰广袤的田野,沉甸甸的荞麦与粟穗勾勒出流动的金色浪涛。荞麦秆擎着簇簇三角果粒,粉白与褐红交织的穗子在风中簌簌作响,宛如千万支纤细的画笔,将田垄涂抹成斑斓的锦缎;粟穗则垂下饱满的谷粒,秸秆在重压下微微弯曲,恰似老农笑弯的脊背,细密的谷粒如碎金缀满枝头,随着风势翻涌起伏,窸窣声中飘来阵阵谷物清香。农人们穿梭其间,镰刀划过秸秆的脆响与欢笑声此起彼伏,为这丰收盛景添上鲜活注脚。
在这片洋溢着丰收喜悦的田园风光中,杨骏携手李穆、铁柱等人伫立于乡野的入口,微风轻拂,金黄色的麦浪宛如海洋般翻滚,波光粼粼,传递着大自然最质朴也最动人的乐章。
杨骏的目光不经意间捕捉到一位蹒跚而过的老伯,连忙出声唤道:“老伯,且慢。今年田里的收成怎么样啊?”
老伯拄着枣木拐杖缓缓转身,沟壑纵横的脸上绽开笑纹,露出几颗残缺的牙齿:“托大人的福!王家那伙人倒了,咱被占的好田全要回来了,今秋荞麦能多打两石哩!”
他颤巍巍掀开粗布褡裢,露出几捧饱满的粟粒,主动着开口道:“您瞧这谷穗,颗颗都坠得能压弯枝!”
李穆望着田间忙碌的农人,听见此起彼伏的打谷声混着孩童嬉笑,心中暖意渐生。却见杨骏蹲下身,指尖摩挲着粟粒,忽然皱眉:“老伯,依您看,今年朝廷所定的秋税税价,是否合理呢?”
老伯微微一愣,脸上的笑容更胜几分,他挠了挠头,兴高采烈地说道:“大人,要说税价,往年那是真高啊,王家在的时候,那税交得心里滴血。如今王家倒了,佛门吞下的土地也吐出来了,大人收税的一条鞭法,按照土地贫瘠分为上下两等,我们一户上等田和下等田算下来的话,折合一亩地一钱银子,虽说比之前的田税高了些,但如大人说的,没有了其他税,这税价老头看来,还是降了些的,只是……”
杨骏微微前倾身子,目光专注地看着老伯,语气中带着关切:“只是什么?老伯但说无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