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李月,文能安邦,武可定国
蓝色的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我李月,文能安邦,武可定国,魂穿女将军,我生三胞胎打天下,蓝色的帅,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月面露赞赏之色:“陛下考虑周全。不过,推行科举改革,还需借助朝中大臣之力,否则难以顺利施行。陛下可先与几位威望较高且有远见的大臣商议,争取他们的支持。”
楚皇李美美微微颔首:“此事就由护国将军与王丞相一同负责筹备。你先拟定科举制度的详细方案,再召集大臣们商议。朕相信,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晓以利害,定能得到多数大臣的支持。”
杨月抱拳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与丞相全力筹备。只是科举改革影响深远,期间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陛下需做好应对准备。”
楚皇李美美神色凝重地点点头:“镇国将军所言朕明白,楚国若想振兴,此路虽险,但必须前行。朕与将军君臣一心,定能冲破重重阻碍,让楚国重现辉煌。”
杨月匆匆迈进将军府,踏入内院,一眼便瞧见那三个粉雕玉琢、快一岁大的萌娃正坐在柔软的毛毯上,咿咿呀呀地摆弄着手中的小玩意儿。小家伙们瞧见娘亲回来,乌溜溜的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欢快叫声,张开胖乎乎的小胳膊,急切地想要娘亲抱抱。
杨月快步上前,轻轻蹲下身子,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依次将三个萌娃抱在怀中,在他们那胖嘟嘟的小脸蛋上分别亲了一口。小家伙们咯咯直笑,小手在李月脸上抓来抓去,那清脆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杨月感受着孩子们带来的温暖与慰藉,心中的疲惫似乎减轻了几分,“呵呵,我发现我一个大男人的内心居然有点娘气了?”
但国事的沉重很快又让她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把萌娃们交给奶娘,叮嘱道:“照顾好他们,别让他们摔着碰着。”随后,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书房。
书房内,烛火摇曳。杨月在书桌前坐下,深吸一口气,摊开洁白的宣纸,提起毛笔,饱蘸浓墨,开始书写关乎楚国未来命运的新政策。
她首先着笔于科举制度体系。笔尖在宣纸上飞舞,详细规划着科举考试的每一个细节。从最基础的童生试,设定严格又不失公平的报名门槛,确保哪怕是出身贫寒之家,只要有学识的孩子都能有机会参与。考试内容不仅涵盖四书五经等经典典籍,还增设时务策,让考生针对当下楚国的社会问题提出见解,还有加减乘除法,以此选拔出既有深厚学识底蕴,又能关注现实、有治国理政思维的人才。
接着是乡试、会试,逐步筛选出更为优秀的学子,最终进入殿试,由皇帝亲自选拔,为楚国的朝堂输送顶尖人才。杨月深知,唯有打破门第之见,不拘一格降人才,楚国才能在激烈的诸侯纷争中崛起。
写完科举制度,杨月稍稍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腕,又将目光聚焦于开路架桥政策。她深知交通乃是国家的脉络,唯有畅通的交通,才能让楚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蓬勃发展。
她在纸上详细描绘着楚国的交通蓝图,规划着从都城出发,向各个郡县延伸的主干道,以及连接乡村的支路。同时,对桥梁的选址、建造标准都一一注明,考虑到要适应楚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确保桥梁坚固耐用,能承载往来的行人和货物运输。她希望通过这些道路和桥梁,将楚国的各个角落紧密连接在一起,促进贸易流通、文化交融。
紧接着,田地回农政策跃然纸上。杨月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楚国如今有不少田地因战乱和贵族肆意侵占而荒废。她制定政策,大力鼓励农民回归土地,对于开垦荒地的农民,给予一定期限的赋税减免,还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农民提供农具、种子以及种植技术指导。同时,限制贵族对土地的过度兼并,确保农民有足够的土地耕种,以保障楚国的粮食供应,稳定国家的经济基础。
最后,杨月思索着工业科技改革。她意识到,在这个诸侯纷争的时代,楚国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工业和科技上取得突破。她写道,要在都城和主要城市设立官办工坊,汇聚楚国各地的能工巧匠,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和研究资源,鼓励他们创新生产工具和工艺。对于在工业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工匠,不仅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还授予荣誉称号,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她期望通过这些举措,推动楚国的工业生产从传统走向先进,提升楚国的国力。
随着一个个政策在笔下逐渐成型,杨月的神情越发专注,烛光映照着她坚毅的脸庞。然而,长时间的伏案书写,让她的身体不堪重负。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杨月只觉一阵强烈的疲惫如潮水般袭来,手中的毛笔悄然滑落,她甚至来不及起身,便直接趴在桌上,沉沉地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她仿佛看到楚国因这些新政策的推行而焕然一新。科举制度下,无数寒门学子鱼贯而入朝堂,为楚国的发展出谋划策;宽阔平坦的大道上,商队络绎不绝,货物运输繁忙,楚国的经济日益繁荣;广袤的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劳作,庄稼茁壮成长,一片丰收的景象;工坊内,工匠们专注地研发新工具、新工艺,各种新奇的发明不断涌现,楚国的工业实力蒸蒸日上。楚国在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强国……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杨月身上,也洒在那一张张写满希望与蓝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