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7章 和唐工器,嫩模被黑人粗大挺进,古月墨海,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工器十四年春三月,樱花初绽时,景王朱载錤站在富士山脚下的「和唐工器学院」前,听着弟子们用日语诵读《工器律》。晨雾中,三十六名弟子手持青铜律管,管口蒙着产自南洋的橡胶膜,随着诵读声震颤出细密的波纹——这是朱载錤从《乐律全书》中改良的「声纹传律术」,可将文字转化为声波频率,既防窃听,又暗合神道教「言灵」之说。
身旁的和子内亲王递来一卷图纸,绢面上「地脉阻尼器」的字样旁,用朱砂批注着朱载堉《乐律全书》中的律管共振图谱。图纸边缘绘着能乐面具,每道纹路都对应特定声波频率,既是装饰,亦是技术密语。「昨日又震了三次,」她望着远处富士山蒸腾的雾气,指尖点在图纸的火山剖面图上,「浅间神社的神官说,「建御雷神」的锁链松了。」
朱载錤接过图纸,指尖抚过阻尼器的螺旋纹路——那是仿照南京工器监的「工器冲车」设计,只是将钢铁换成了日本「和钢」与橡胶的复合材料。「那就让雷神听听大明的黄钟大吕。」他转身走向工坊,木屐踩过满地樱花,鞋底的工禾纹印记嵌入泥土,「把最新的阻尼器装到第五号矿脉,就说是用了鉴真和尚东渡时留下的「地脉调和法」。」他特意加重「鉴真」二字,见和子内亲王眼中闪过了然,方露出微笑。
和子内亲王微微颔首,袖中滑落的《和唐工器神道教典》掉在地上,内页的能乐面具插图间,夹着工器监的《声学密卷》残页。她捡起书册,指尖拂过「建御雷神」面具的声波纹路——那其实是富士山历次地震的频率记录。远处的浅间神社传来晨钟,钟声与工坊内匠人敲击青铜板的声音相和,竟恰好是黄钟律的徵音。
午后,马六甲的加急信鸽冲破云层。朱瑢在信中说,佛郎机人以「圣像交换」为名,试图用威尼斯玻璃镜换取南洋铅矿的开采权。朱载錤将信纸递给和子内亲王,她扫过字迹,忽然轻笑:「前月他们用钟表换橡胶苗,今月又要换矿权,倒像是工器监的学生。」她抽出腰间的橡胶符牌,牌面刻着「火德镇宅」四字,「不如回赠他们一箱蜂蜡防铅布,再附《神蜡驱毒经》——就说此布浸过鉴真和尚的洗钵水,可避百毒。」
朱载錤大笑,命匠人取来十二箱蜂蜡防铅布。每箱布角都缝着工禾纹暗记,夹层中藏着极细的硫磺线,遇火即燃出「火德」二字的荧光。「再加二十架「雷神鼓」,」他想起工坊里闲置的声波发生器,「就说这是仿照浅间神社的太鼓制成,敲击可通神。」和子内亲王点头,命人在鼓身刻上神道教符文,实则将阻尼器的共振频率编入符文纹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