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章 扩大生意,侯府乳奴(一)古言,姜禾,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下来的日子,沈家处于忙碌状态。
因为田间的禾苗进入拔节期,这个时期的禾苗生长,植株明显拔高,茎秆变粗,需要给它施肥。
沈家用的主要是牛粪,因为牛粪的肥力比猪粪更持久,效果也更好,中途还会撒一些草木灰作为补充。
相比水稻的精心打理,旱田里的粟谷就比较粗糙了,用的是自制的绿叶肥,而且用量还比较少。
至于塘沟那边,随意撒两袋肥下去就完事了。
倒是后山的药田和育苗基地,沈继业和沈七刀非常用心,浇水施肥全部亲力亲为,林氏和黄氏都插不上手。
开春种下的八十颗桐油果苗,已经长出了很多叶子,而且成活率百分百。
沈家为此也付出了很多。
青萍县这个地方,腊月之后就很少下雨,种下的树苗,如果不及时浇水,很快就会枯死。
后山附近没有溪流,沈家只能从后院的井中打水,再挑到半山腰给树苗浇水。
山路不好走,一趟只能挑两桶,到目的地之时桶里的水已经洒了五分之一,够浇五六棵树苗而已。
从挑水上山,到浇完下山,来回需要三刻钟左右的时间。
沈家四个人,需要忙活一天才能把树苗浇完。
而这种体力活,需要维持三个月这样,因为到了四月底或者端午,降雨量才会增多。
沈淮跟着浇过两次,深知其中的艰难。
别看后世的桐油果林一大片一大片的,那是经过技术革新培育出来的优良基因,能适应各种环境。
加之灌溉技术和各种化肥作为支撑。
桐果树的成活率还有坐果率都有保障。
而现在的桐油果树,是纯种的。
无论是坐果率还是适应性,都没法跟现代比。
这也是当初村民们买果实回去育苗却种不活的原因,因为天气干旱,你不浇水树苗就会枯死。
半个月浇一次水,还要从山底挑水到山上,这种辛劳不是谁都吃得消的。
另外,大家还要种田,精力有限。
在这期间,沈继业也跟翠花爹探明了情况。
那个渡口集市,只有初一和十五才会开放,其余时间冷冷清清,便是铺面都是关着门的,只有集日才会营业。
江掌柜也有了正面反馈。
平时每日提供五斤黄芽菜,集日提供十五斤。
双方商议好之后,沈家开始着手准备。
为了确保福满楼的供应,沈继业每天都要种一盆豆芽,送沈淮上学的时候,顺便送货。
轮到沈继亮接送时,便托他帮忙送。
集市的售卖,经过一个多月的沉淀,大家那股新鲜劲过去了,销量大概稳定在五六十斤左右。
偶尔,王地主家也会订个五六斤。
一个月下来,大概有六七百文的收入。
镇上的情况稳定下来之后,沈家开始转战渡口集市,反响并不是很好,销量只有镇上的一半。
除此之外,还要付八文的船费,外加出牛车的工时。
尽管麻烦,但还是能赚到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