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苏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章 密电码里的芦苇絮(二),儿子日娘章节小说,孙苏中,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蒋介石抓起红蓝铅笔,却在\"增派援军\"字样前停住。
笔尖划过地图上的南京标记,最终落在罗店的芦苇荡深处,画出一道歪扭的红线——那是朱赤教虎娃写的\"人\"字。窗外的雨势突然转急,打在琉璃瓦上的声响像极了罗店战场上的枪声。\"让戴笠联系地下党,\"他将铅笔折成两段,木屑混着芦苇灰散在沙盘上,\"给朱赤送三百台手摇发电机、五百箱辣椒粉——就说,这是对付毒气的偏方。\"
顾祝同正要退下,蒋介石突然喊住他:\"等等。把这份手令...\"他展开宣纸,狼毫饱蘸朱砂,却迟迟未落笔。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像极了前线战士们浸透硝烟的绷带。最终,宣纸上只留下半行未干的字迹:\"芦苇荡里...\"
当会议结束时,紫金山的雾已漫进走廊。
蒋介石站在窗前,望着运尸车队伍消失在雨幕中。
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的全家福被芦苇絮覆盖,女儿的发梢沾着片焦黑的苇叶。远处传来长江的浪涛声,混着不知从何处飘来的川剧高腔——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调子,在雨雾里碎成悲壮的呜咽。
此刻的罗店战场,朱赤正用菱角壳刮去步枪上的泥浆。
月光顺着刺刀的血槽蜿蜒而下,照见枪托上刻着的\"川\"字——那是某个牺牲的川军战士留下的。孙浩勇攥着南京送来的密电码本,发现每页边缘都夹着芦苇书签,夹层里藏着南京小学生画的蜡笔画:用稚嫩笔触勾勒的太阳下,芦苇开成金色的海洋。
彭善蹲在战壕里,将最后一把干辣椒塞进陶弹。
他的草鞋绳突然断裂,露出里面藏着的糯米团——那是南京百姓连夜蒸制,用芦苇叶包着的\"定胜糕\"。\"南京没忘咱们。\"老人浑浊的眼睛望向东方,那里有几架霍克3战机划破雨幕,机翼下悬挂的不是炸弹,而是装满硫磺与辣椒粉的铁皮桶。
芦苇荡深处,阿春嫂背着虎娃摸索前进。孩子怀中的竹筒里,除了硫磺和艾草,还多了南京地下党送来的微型电台。
当第一颗陶弹在日军营地炸开时,所有人都听见了竹筒哨子吹出的《出川曲》,混着南京城飘来的童谣,在硝烟里化作永不熄灭的星火。而在南京的密谈室里,那份未写完的手令正被雨水浸透的芦苇灰悄然覆盖,却在某个折痕处,露出半截被朱砂染红的芦苇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