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黄冈中学的竞争对手
超级喵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章 黄冈中学的竞争对手,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超级喵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管是工厂搞出什么发明,还是学校考出好成绩,一张喜报就能让大家伙儿热血沸腾。
曲校长可是个中老手,最懂如何让好消息以最恰当的方式传播,激起最大的反响。
不过话说回来,喜报的呈现形式有着不成文的潜规则,应该怎么搞、搞多大阵仗,这里头其实都有讲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技术革新取得的成果为例,若是取得了像“永动机”这样足以改写人类历史的重大突破,那庆典的场面必须盛大无比。
花车得把整条街都游遍,锣鼓鞭炮齐鸣,彩旗插得满街都是。还得专人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各家报社,邀请记者扛着长枪短炮过来,定格下这历史性一刻,广播、报纸、国际新闻都得安排上,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事儿。
如果是像“新型节能灯泡”这样的普通发明,仪式感就可以稍稍收敛一些,阵仗用不着那么大,花车游行就免了,也不用特意请记者,派人到本地有关部门贴一张红纸黑字的捷报,简洁明了地宣告成就就可以了。
至于只是改良个锅铲这类的小发明,那就更简单了,通常是有关单位内部贴几张大红喜报,组织一场小型表彰会,大家鼓鼓掌热闹热闹,这事儿也就圆满收场了。
曲校长对高考成绩喜报的规格,也有类似的分级认知。
他一向都是这么盘算的:要是京海一中有那么两三个学生考上浙大、南开、复旦、交大这些顶尖名校,甭管录取上了哪个学校,只要录取上了其中一个,这事儿就必须大操大办。
毕竟,京海市里能够教出一流大学尖子生的中学,也就只有那么几个,这种成果绝对够让全城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
要是真走了大运,哪怕就一两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对曲校长来说,绝对是最顶天的好消息,属于做梦都能把他笑醒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他非得亲自盯着,带着全校师生,用最扎眼的大红纸、让学校写字最漂亮的老师用毛笔挥毫写喜报。
不光要把喜报贴满学校的每个犄角旮旯,还得派人往京海市各个人流密集的地方送,连教育委员会门口的公告栏都得占个显眼位置。
在八零年代的华国,喜报就像30多年后风靡网络的微信公众号文章,传播力全看“作者”的名气和内容的有趣程度。
学校名气越大,喜报传得越远。像京海一中这样在全市名列前茅的学校,写出的喜报自然能传遍四方,正如后世网络“大V”的公众号,一篇推送就能轻松突破10万+的阅读量。
而如果喜报的内容里再有点猛料,比如裴瑜勇夺华国首个Imo金牌这种传奇故事,那传播的势头就更是无人能挡,跟朋友圈刷屏的爆款文章一样,能被人们抢着转发、争相传颂,分分钟就能传遍全市。
可惜的是,裴瑜在南开大学cmo冬令营上的表现太亮眼了,直接把京海一中的师生们对清华北大的期待值给透支了。
自从裴瑜在cmo冬令营中一举夺得金牌,曲校长的心中就已有了底——这丫头保送北大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不光曲校长心里跟明镜似的,其他学校的校长们也知道了,暗自艳羡京海一中能有裴瑜那么厉害的学生。
京海市教育系统的领导们私下都在嘀咕这事儿,甚至整个江浙沪教育系统都有所耳闻,搞得大家现在对京海一中的其他学生能不能考上清北都没那么关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