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时代机遇
超级喵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时代机遇,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超级喵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裴瑜不仅知道这些未来理论的最终形态,还了解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她能用动态规划分析企业投资决策的长期效应,能用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解释消费者行为的预测模型。这些知识在80年代的西方学术圈,绝对是超前得让人瞠目结舌。
站在科研前沿,终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经济学领域尤其如此。
经济学的更新换代特别快,从微观经济学来看,从以前死板的静态模型到后来活络的动态优化;宏观经济学方面,从老掉牙的IS-Lm模型升级到了dSGE模型;做实证研究的方法就更夸张了,从最基础的oLS回归到后来各种花里胡哨的机器学习算法,新的理论框架和工具层出不穷。
如果研究者在这行混吃等死,光靠老本吃饭,顶多两三年就得被学术圈淘汰。国际期刊的审稿标准日益严苛,顶级会议的门票只发给那些能提出新问题、提供新洞见的研究者。
管你是刚入行的菜鸟博士,还是已经混出名的老教授,都必须在知识的洪流中不断前行,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分分钟就被边缘化了,最后连个名字都留不下来。
裴瑜对这一点简直不能再认同了。她骨子里就是个求知欲爆棚的人,不是为了应付差事,就是单纯地热爱学习新东西。
现实有时候挺残酷的,有的人能抓住搞科研的机会,有的人却连边都摸不着。
想想上辈子,她就是那个没机会的人,虽然顶着个“网红考研老师“的名头,肚子里装了不少干货,讲课也特别受欢迎,可说到底也就是个知识搬运工,从来没真正搞过科研。
现在可不一样了,穿越回1986年,又保研到了北大,科研的大门终于对她敞开了。
现在的裴瑜比上辈子年轻了太多,脑子也特别灵光,思维的敏锐度也达到了巅峰。
她在复习高级微观经济学时,不仅毫无阻碍,反而将这一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享受。
更让她兴奋的是,她还有整整四年的大学本科时光可以用来沉淀和积累。
裴瑜没打算就跟着北大的课程表按部就班地学,学校里的教材固然重要,但她更期待探索系统知识库里储存的书籍。
比如皮凯蒂那本火遍全球的《21世纪资本论》,还有诺奖得主卡尼曼写的《思考,快与慢》,更别提那些讲行为经济学、计算经济学和大数据分析的专业书了,随便拎出来一本都能吊打现在的理论水平。
这些书可不光是提供了理论洞见,最关键的是里面记录了几十年经济发展的真实案例和经验教训,对正在经历改革转型期的华国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八零年代的北大简直就是做学问的天堂,往阅览室一坐,周围全是埋头苦读的学生,安静又充满向上的氛围,是最适合治学的地方了。
上课的北大教授们虽然受限于时代,很多新理论都不了解,但讲起课来字里行间都是对学术的认真和热情。
一旦出了校门可就没这种好事了,想找个安静学习的地方都难。
所以裴瑜特别珍惜接下来在北大的四年时光,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她打算好好利用这段时间,让自己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