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慈善之光,照亮人间
太阳之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章 慈善之光,照亮人间,系统助力:带着记忆做女人,太阳之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会议室出来,我浑身说不出的畅快,好像整个人都被一股轻松的气息包裹着。公司这次改革,顺顺当当就成了,简直跟春风滋润大地一样自然。管理效率一下子就提上去了,未来就像刚破晓的天空,眼看着越来越亮堂,让人忍不住期待。
走到办公室门口,秘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那模样就像一只着急采蜜的小蝴蝶。她急忙说道:“梁总,您之前负责的那个慈善项目,效果特别好!现在好多媒体都在报道,就像一群蜜蜂追着花蜜似的。还有好多好心人主动联系我们,想加入进来做好事呢。”
我轻轻点了点头,心里满是欣慰,笑着说:“这是好事啊,说明咱们没白忙活。帮助别人,自己也开心,能让更多人参与公益,再好不过了。”
我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打开系统,想看看慈善项目的具体情况。系统闪着微光,像夜空中的星星,各种详细的数据和分析一下子就展现在眼前。这个系统可帮了大忙了,从找需要帮助的人,到分配资源,都离不开它。
这时,手机响了,铃声清脆得像林间的鸟叫。是王晓曦打来的。我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来,接起电话,温柔地问:“晓曦,今天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啦?”
王晓曦欢快的声音传过来:“梁姐,我看新闻报道您的慈善项目了,太厉害了!好多困难家庭都得到帮助了,我也想出份力。”
我心里挺感动,赞许地说:“晓曦,你有这份心很难得。现在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了,你要是有空,就加入进来吧。”
王晓曦干脆地回答:“好,梁姐,明天我就去慈善项目办公室,看看能做点啥。”
挂了电话,我看向窗外,阳光洒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上,好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这么繁华的城市里,还有好多人等着我们去帮呢。我们的慈善项目就像星星之火,正一点点燃烧起来。
第二天,我走进慈善项目办公室。一进门,就看见王晓曦已经忙开了。她正和志愿者们一起整理捐赠物资,脸上笑盈盈的,像春天的太阳一样温暖。
我走过去,拍拍她的肩膀,笑着说:“晓曦,来得挺早啊。”
王晓曦转过身,眼睛亮晶晶的,说:“梁姐,我想早点来,多干点活。你看这些物资,都是大家的一片心意。”
我点点头,看了看周围说:“没错,现在大家参与公益的热情越来越高了。不过我们的工作也得更细心,让每一份爱心都能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
正说着,一个志愿者激动地跑过来,说:“梁总,最近好多企业和个人主动联系我们,要捐款捐物。还有好多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活动呢。”
我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咱们慈善项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给更多困难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慈善项目的工作越来越忙,但到处都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我们办了一场大型的捐赠活动,现场人挤人,热闹得像集市一样。企业代表们很大方地捐款,普通市民也带着衣服、书籍来捐赠,爱心在人群中传递着。
王晓曦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像个小精灵一样,帮忙登记捐赠信息,还时不时给大家介绍慈善项目的情况。她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让人看了心里暖乎乎的。
活动进行到一半,一个穿着破衣服的老人慢慢走到捐赠台前,手里提着一个破布袋。他双手颤抖着把布袋递给工作人员,声音有点哽咽地说:“这是我攒了好久的钱,虽然不多,希望能帮帮那些可怜的孩子。”
工作人员接过布袋,眼睛有点红了,感动地说:“大爷,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您这么大年纪还想着别人,真让人敬佩。”
老人憨厚地笑了笑,轻声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受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日子好过了,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特别感慨。“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一份善意都值得珍惜,不管有多小。
活动结束后,我和王晓曦回到办公室,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特别充实。
王晓曦靠在椅子上,长舒了一口气,说:“梁姐,今天的活动特别成功,看到这么多人献出爱心,我太感动了。”
我笑着回应:“是啊,这就是公益的力量。大家一起努力,坚持下去,肯定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爱和温暖。”
然后,我们开始计划下一个慈善项目。有了这次活动的经验,再加上更多人的参与,我们有信心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打开系统,用它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仔细筛选出更需要帮助的地区和人群。系统很快就生成了详细的报告,还给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
王晓曦凑过来看,眼里满是惊讶,赞叹道:“梁姐,您这个系统太厉害了,有了它,我们的工作效率肯定能提高不少。”
我点点头说:“没错,这个系统确实帮了大忙。不过,光有技术还不够,还得靠大家的爱心和努力。”
我们根据系统提供的方案,认真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打算在贫困山区建一所希望小学,让那里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消息一传出去,马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好多企业和个人又纷纷捐款,志愿者们也积极报名参加建校工作。
王晓曦兴奋得不行,对我说:“梁姐,没想到大家反应这么热烈,咱们的希望小学应该很快就能建好了。”
我满怀期待地说:“是啊,到时候孩子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想想就觉得美好。”
在建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像场地审批麻烦,建筑材料采购难。但大家都没灰心,一直坚持着。
王晓曦每次都冲在前面,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凭着一股韧劲,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她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真让我佩服。
和供应商谈建筑材料价格的时候,供应商态度很强硬,一点都不肯让步。王晓曦据理力争:“我们这是慈善项目,是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您能不能给点优惠啊?”
供应商不耐烦地说:“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我给的已经是最低价了。”
王晓曦没放弃,接着劝:“您想想,这些材料用来建希望小学,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这是做好事啊。而且对您企业的形象也有好处。”
劝了半天,供应商终于松口,同意降价。王晓曦高兴得跳起来:“太好了,这样能省一笔钱,给孩子们多买些学习用品。”
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小学的建设在大家的努力下稳步推进。志愿者们利用周末和假期去山区干活,大家分工明确,有的搬砖,有的砌墙,虽然累得够呛,但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
王晓曦也跟着志愿者去了山区,她不怕脏不怕累,干得特别起劲。有一天,她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又接着干活。
我心疼坏了,劝她:“晓曦,你脚伤成这样,先休息会儿吧。”
王晓曦坚定地摇摇头,说:“梁姐,我没事。一想到那些孩子马上就能在新学校上学了,我这点伤算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