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开始游历
幽灵小羊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3章 开始游历,公粗一夜6次挺进我的密道,幽灵小羊崽,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越野车碾过川藏线的碎石路时,林小满的相机镜头被颠簸得哐当作响。文昭握着方向盘的指节发白,后视镜里连绵的雪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副驾上的120万存款存单复印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那是他打了三年职业拳赛后,和林小满共同攒下的“流浪基金”
抵达亚丁村时,暴雨裹挟着冰雹砸在车顶。客栈老板娘次仁措姆叼着烟斗,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招呼他们:“今晚住这儿,明早带你们见真正的神山。”文昭望着窗外翻涌的乌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拳套上的旧伤,直到林小满把温热的酥油茶塞进他手里。
次日清晨,云层奇迹般裂开缝隙。文昭背着氧气瓶,看着林小满雀跃地走在前面,她的红围巾在冷风中翻飞如火焰。当五色海突然撞入眼帘,湖水在阳光下折射出蓝、绿、紫的光晕,远处仙乃日雪山巍峨耸立,他的呼吸骤然停滞。
“快看!”林小满突然拽住他的胳膊。不远处的草甸上,一位藏族老者正手持转经筒缓缓踱步,口中念诵的经文与风声融为一体。文昭鬼使神差地跟了上去,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笑容,用枯瘦的手指在沙地上画出八卦图:“年轻人,拳劲要像雪山融水,刚柔并济。”说着捡起一根树枝,在空气中划出圆润的弧线,“你听——”
文昭屏住呼吸,风声掠过经幡的嗡鸣、牦牛脖颈的铜铃、远处瀑布的轰鸣,突然在耳边汇成奇妙的韵律。他下意识摆出格斗姿势,却发现以往紧绷的肌肉在自然之声中渐渐舒展。当晚回到客栈,他在日记本上写道:“真正的力量,或许不是摧毁,而是与万物共鸣。”
半个月后,他们的车停在喀什噶尔古城的巷口。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洒在土黄色的墙壁上,空气中飘着烤馕和孜然的香气。文昭被一阵激昂的鼓声吸引,循声来到广场,只见一群维吾尔族汉子正在跳刀郎舞。
领舞者的银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脚步却轻盈如鹿。文昭的目光被一位白胡子老人吸引——他的动作看似随意,每一次挥臂、每一个旋转,却暗含章法。“想学?”老人突然用汉语开口,“先喝碗石榴汁。”
在老人的庭院里,文昭开始了特殊的“武学课程”。老人教他用陶罐打水时感受手腕的巧劲,在葡萄架下模仿鹰隼的俯冲姿态,甚至让他在馕坑边练习控制呼吸节奏。有天傍晚,老人带着他爬上老城的高台,俯瞰万家灯火:“你们汉人说‘以柔克刚’,我们刀郎人讲‘刚柔相生’。你看这古城,千年风沙都吹不倒,靠的不是硬碰硬。”
林小满举着相机记录下这一幕,镜头里文昭的身影渐渐与古老的城墙重叠。当他终于能和当地人共舞刀郎,那柄木刀在他手中划出的弧线,既有拳击的凌厉,又带着西域舞蹈的洒脱。
东南沿海的霞浦,文昭第一次见到在滩涂上劳作的渔民。凌晨四点,他们跟着当地渔民张阿伯出海,只见老人赤着脚,在泥泞的滩涂上健步如飞,手中的竹竿轻点,渔网便划出优美的弧线。
“阿伯,您这步法......”文昭忍不住开口。张阿伯抹了把脸上的海水,笑道:“这叫‘泥上飘’,和你们打拳一样,得学会借势。”说着将竹竿递给文昭,“试试?”
文昭接过竹竿,却在迈出第一步时差点滑倒。张阿伯在旁指点:“脚要像吸盘,下盘稳了,手上的力才能顺。”他突然想起稻城那位老者的话,试着将呼吸与海浪声同步,果然在泥泞中找到了平衡。
林小满蹲在礁石上拍摄日出,晨光将滩涂染成金色,文昭在水中练习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收网时,张阿伯神秘兮兮地掏出个小布袋:“这是我们家传的跌打酒,比你们的云南白药管用。”当晚,文昭给林小满揉着酸痛的肩膀,将温热的酒液抹在她手腕:“等回去,我也给你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