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古硬核创业史
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上古硬核创业史,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神农氏首领把木耒往地上一戳:\"凭啥我们种地的要给放牧的交保护费?\"帝喾掰了半块窝头扔给河里的鱼:\"你以为牛羊白吃你的麦苗?它们的粪便可是最好的肥料!不信咱们搞个'田野实验':左边这块地用牛羊粪施肥,右边这块地用你们的老法子,秋天要是左边收成没多两成,我把自己的口粮全分给你们。\"
帝喾还搞了个\"牧农cp计划\":让犬戎氏的老牧民教神农氏养羊,神农氏的老把式教犬戎氏种地。他亲自设计了\"双季考核表\":春天看牧草长势(绿油油的算合格,发黄的算差评),秋天看粮食收成(粟米够不够塞牙缝),干得好的部落首领,年底祭天能站c位,还能喝到加了野蜂蜜的米酒。
三年后,冲突不断的河两岸变了样:河南岸的粟米秆子戳到云里,河北岸的羊群肥得像小山包。神农氏首领抱着新收的粟米去见帝喾,正撞见犬戎氏首领往他车上搬羊皮:\"帝喾说得对,咱们就像车的两个轮子,缺了哪个都走不远。\"
**吕不韦点评**:\"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吕氏春秋》)翻译过来就是,这哥们儿天生自带cEo气质,细节和大局都抓得死死的。
帝喾的儿子尧,是五帝里最接地气的一位。别的首领住木屋,他住茅草屋;别的首领穿兽皮大衣,他穿粗布衫;别的首领吃烤全羊,他吃糙米饭。有次部落开会,他边啃窝头边听汇报,窝头渣掉在兽皮地图上,他捡起来吹吹继续吃,看得大臣们直心疼:\"陛下,咱部落不差这点粮食啊!\"尧抹抹嘴:\"老百姓还在吃野菜呢,我吃得太好,良心不安。\"
尧老了之后,不想让儿子丹朱接班(这小子整天就知道打猎逗鸟),于是搞了个史上最严的\"选秀\"。听说有个叫舜的年轻人特别孝顺,后妈和弟弟整天欺负他,他还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尧决定亲自考察。
第一关:家庭关系。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她们当\"间谍\"。后妈让舜修粮仓,偷偷在下面堆干草点火,舜扛着两个斗笠当翅膀跳下来(没错,上古版降落伞);后妈让舜挖井,弟弟象在上面填土,舜早就在井里挖了暗道,从旁边的山谷钻出来。娥皇把这些事写成\"考察报告\",尧看了直点头:\"能在家庭宫斗里活下来,心理素质过硬。\"
第二关:治国能力。尧让舜管理部落事务,舜一上台就搞\"干部整顿\",把不干活的官员撤职,换上有本事的人;还发明了\"五刑\",但强调\"以德服人\"。有次两个部落为了水源打架,舜没派兵,而是亲自去调解,带着双方首领看他新挖的水渠:\"咱们一起用这水渠,按人口分水量,比打架划算多了。\"双方首领一看,水渠修得规规矩矩,还建了水闸,当场握手言和。
孟子点赞:\"尧以天下与舜,不告父,可谓至公。\"(《孟子·万章上》)说的就是尧大公无私,把天下交给有本事的人,而不是自己儿子。
舜的早年生活,堪称\"上古版《都挺好》\"。亲妈死得早,后妈姚氏偏爱小儿子象,整天琢磨着怎么弄死舜。有次让舜去修粮仓,等舜爬上去,后妈和象就在下面点火,舜急中生智,抓起两个斗笠当翅膀,\"扑棱扑棱\"就从房顶上飞下来了(别问为啥能飞,上古版主角光环)。
还有一次,让舜去挖井,舜挖到一半,后妈和象就往井里填土,心想这次你死定了吧?没想到舜早就在井壁挖了个暗道,直通隔壁山谷,从另一边爬出来,还顺便采了一筐野果回家。后妈看见舜活着回来,吓了一跳,舜却把野果递过去:\"娘,这是我在井里发现的,特别甜。\"把后妈搞得挺不好意思。
尧把位置传给舜后,舜开始大展拳脚。首先搞\"绩效考核\",让每个官员每年汇报工作,干得好的奖励,干得差的惩罚。有个管祭祀的官员偷懒,祭天仪式搞得乱七八糟,舜直接把他贬为平民,让他去放牛:\"连祭祀都搞不好,还能干啥?\"
舜接手部落联盟时,帝喾留下的\"牧农和谐\"局面刚站稳脚跟,新的麻烦就冒出来了:牧民阿毛偷了邻居的耕牛,被抓住后还理直气壮:\"他的牛吃了我的草,我牵回来天经地义!\"大臣们吵成两派:\"酷吏派\"代表皋陶拍案而起:\"偷牛就该砍手,看谁还敢伸手!儒生派\"代表后稷直摇头:\"教化为主,让他给邻居白干半年活儿就行。\"
舜听了三天辩论,突然在议事厅中央摆了三块石头:\"第一块是'德',第二块是'刑',第三块是'人心'。\"他拿起石刀,在陶片上刻下五个符号:\"墨(刺字)、劓(割鼻)、剕(砍脚)、宫(阉割)、大辟(死刑),这是五刑。但怎么用,得看人心是偏左还是偏右。\"
\"阿毛偷牛,是觉得自己吃了亏。\"舜指向皋陶,\"你砍了他的手,他会记恨一辈子;但如果让他知道,偷牛要付出比吃亏更大的代价,他才会怕。\"又转向后稷,\"你让他白干活,得让他知道,这活儿是替自己的贪心买单。\"
最终出台的《有虞氏法典》堪称上古版\"量刑指南\":
小偷小摸(比如偷只鸡):脸上刺个\"盗\"字(墨刑),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光荣榜钉子户\";
打架斗殴(比如打断人牙):割鼻太狠,允许用三只羊赎罪(劓刑2.0版),但得在部落大会上当众道歉;
杀人越货(比如抢粮食还杀人):直接拉到祭天台砍头(大辟),让全天下人看看,红线不能踩。
最妙的是那条\"回头是岸\"条款:\"主动认错并补偿受害者的,刑罚减半。\"阿毛偷牛案的处理结果是:脸上刺\"盗\"字,帮邻居养三个月牛,期满后邻居送他一只小羊羔。当阿毛摸着脸上的刺字放羊时,逢人就说:\"现在看见别人家的牛,比看见老虎还害怕。\"
他在位三十九年,把中原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晚年南巡时,死在苍梧之野,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哭得稀里哗啦,眼泪滴在竹子上,成了\"湘妃竹\"。虽然死在外地,但老百姓都说:\"舜帝是为了咱们的日子累死的,咱们得记他一辈子。\"
司马迁总结:\"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记·五帝本纪》)意思是,舜帝开启了以德治国的先河,咱们老祖宗的道德教育,从他这儿开始算起。
## 太史公曰:上古版《人类简史》
五帝的故事,说白了就是原始社会的硬核创业史。黄帝像个技术流cEo,靠发明创造和团队合作打下基业;颛顼是改革派大佬,用制度建设巩固权力;帝喾是佛系管理者,靠务实和公平让天下太平;尧是平民出身的领袖,开创了任人唯贤的先河;舜是逆境成长的典范,用道德和智慧治理国家。
他们的时代没有钢筋水泥,没有飞机大炮,却用最原始的工具和最朴素的智慧,创造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孟子说\"五帝之德,天下之大本\",啥是德?就是把老百姓的温饱放在心上,把部落的未来扛在肩上。老祖宗们用五千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管啥时代,踏实肯干、心怀百姓的人,永远能赢得人心。
下次当你抱怨生活不易时,想想五千年前的老祖宗,他们在荒山野岭里搞发明、闹改革、治洪水,照样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咱们这点困难,跟他们比起来,算得了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