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种地皇帝的治国攻略:刘秀的硬核扫尾日记
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种地皇帝的治国攻略:刘秀的硬核扫尾日记,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绝的是他拉拢羌族部落,让人抬着牛羊去游说:\"跟着隗嚣天天打仗,牛羊被抢光;跟着我,开放互市,牛羊随便卖。\" 羌族老汉奴何,带着整个部落归附,献上祖传的羊皮袄:\"刘皇帝比隗嚣讲义气,以后咱羌族只认你!\" 陇右平定后,刘秀在当地设立 \"屯田都尉\",让士兵和百姓一起种地,彻底断了隗嚣的后路,堪称 \"平叛 + 基建\" 的双重攻略。
颍川盗贼闹事,河东守军叛变,京师骚动。刘秀正在上邽视察屯田,听说后连夜东驰,侍从劝他休息:\"陛下,您都五十岁的人了,熬不住啊!\" 他却咬着牙说:\"颍川是中原腹地,要是丢了,咱老家章陵都不稳,必须玩波 ' 极速救援 '!\"
这波 \"连夜奔袭\",比现代的 \"高铁加急\" 还快,两天一夜奔袭三百里,赶到颍川时,胡子都结了冰。他站在军车上大喊:\"父老乡亲们,我是刘秀!盗贼头目听着,现在投降的,既往不咎,跟着我的,每人发两斗粟米!\" 盗贼们趴在墙头一看,皇帝亲自来平叛,还带了满满十车粮食,纷纷扔下武器:\"连皇帝都亲自下场,咱还折腾个啥?投降保平安!\" 颍川百姓夹道欢迎,有人端来热汤,刘秀喝了一口,抹抹嘴继续部署:\"把粮食分给百姓,再派官吏安抚,别让老百姓寒心。\"
刘秀看不惯厚葬之风,觉得比蝗虫还祸害百姓,下诏推广薄葬:\"富者别炫富,棺木别超过三尺;贫者别打肿脸充胖子,埋了就行。\" 他以身作则,给阴丽华修陵墓,只用了普通砖石,陪葬品只有几卷竹简。洛阳的棺材铺老板王大财,起初气得拍桌子:\"以前一副棺材卖十两黄金,现在只能卖二两,皇帝断了我的财路!\"
但很快,他发现薄葬让更多百姓能安葬亲人,销量反而上升了。他转型卖 \"刘秀款\" 平价棺材,还在棺盖上刻上麦穗图案:\"跟着皇帝走,薄葬不丢丑,省钱又省心,麦穗保平安!\" 这波操作,让王大财成了洛阳的 \"薄葬代言人\",甚至有官吏来取经,他得意地说:\"皇帝这波 ' 环保倡议 ',看着断财路,实则开生路,高!\"
建武七年,刘秀搞了波 \"农闲裁军\",罢了轻车、骑士等军种,让二十万士兵回家种地。他对将军们说:\"现在没仗打了,让兄弟们回家娶妻生子,别在军营里浪费青春,咱的军队,要精不要多。\"
退伍士兵赵铁柱,领了政府发的耕牛、种子和三间瓦房,在洛阳郊区开了块地。起初他不习惯:\"以前拿长矛,现在拿锄头,手都磨出泡了。\" 但到了秋天,地里收了百斛粟米,官府还收购他的粮食,日子过得比当兵时滋润多了。逢年过节,他还能收到官府的慰问品,跟老战友们聚会时吹牛:\"皇帝这波 ' 转业安置 ',比当一辈子大头兵强多了,现在媳妇娶了,孩子有了,田里的粟米够吃三年,知足了!\"
匈奴单于派使者来献马,刘秀也派中郎将回访,带了整整十车丝绸和铁器,玩起了 \"佛系外交\":\"咱不主动挑事,但也不怕事,好好做生意,别老想着抢地盘,不然咱的骑兵可好久没练手了。\"
边境的胡商们乐坏了,从此汉匈边境的互市成了 \"国际大卖场\"。汉人卖丝绸、铁器、茶叶,匈奴卖牛马、毛皮、奶酪,两边百姓都得了实惠。有个匈奴老酋长,用十匹良马换了一把汉剑,爱不释手:\"刘皇帝不像王莽,老想着征服我们,跟他做生意,既能赚钱,又能保命,这才是聪明人干的事!\" 这波 \"反向带货\",让汉匈边境三十年无大战,百姓们安心种地放牧,边境的炊烟比以前密了十倍。
高句丽王听说刘秀平定天下,赶紧遣使奉贡,送了一堆人参和貂皮。刘秀顺手封他为 \"高句丽王\",继续搞 \"朋友圈外交\"。大臣们建议搞个盛大的受贡仪式,他却摆摆手:\"东边的小弟来点赞,咱回个 ' 赞' 就行,别太当回事,管好咱自己的地盘最重要。\"
这波 \"低调回应\",让高句丽老实了几十年,不仅定期纳贡,还学汉朝的农耕技术。高句丽的使者回国后,逢人就说:\"汉皇帝的宫殿比咱们的山城还大,田里的粟米比咱们的高粱还高,跟着他混,有前途!\" 东亚的 \"朋友圈\" 里,刘秀成了低调却有分量的 \"大哥\",没人敢轻易挑战他的地位。
建武九年的冬天,刘秀站在洛阳城头,看着城内外的良田和市集,想起当年在舂陵种地的日子。城楼下,卖炊饼的、打铁的、讨价还价的百姓来来往往,烟火气熏得人眼眶发热。他摸着城墙上的砖,仿佛摸到了当年在田里挥锄头的老茧 —— 从 \"种田郎\" 到 \"天下主\",他用了十年时间,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天下,治理成了百姓能安心种地、商人能放心经商的乐土。
他的治国攻略,没有秦皇汉武的霸气外露,有的只是像种地一样的务实 —— 春天播种(休养生息),夏天除草(平定叛乱),秋天收割(发展经济),冬天储藏(精简机构)。他知道,老百姓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口号,只需要能吃饱饭、睡安稳觉、不被官吏欺负。正如洛阳百姓说的那样:\"跟着刘皇帝,不用怕战乱,不用交重税,能踏踏实实过好日子,这就是最大的福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