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玄鸟东渡:晋河沉钩与四代秦君的权谋宿命
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章 玄鸟东渡:晋河沉钩与四代秦君的权谋宿命,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十四年,与晋厉公夹河而盟,桓公特意选了穆公当年会盟的地点。他看着晋厉公的仪仗,想起父亲共公说过:\"晋人盟誓如儿戏。\" 果然,归秦后他就收到翟国的密信,邀他合击晋国。\"机不可失。\" 他拍案而起,却没料到晋厉公早有准备,联合诸侯伐秦,秦军在泾水岸边败退,他看着自己的玄鸟旗被砍倒,突然想起穆公在崤山的誓言:\"秦人可以败,但不能怕。\"
景公最记得那年秋天,母弟后子针的车队经过雍城街市,一百辆战车装满金银,车轴的响声震动全城。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后子针的华丽车驾,想起幼时一起打猎的场景,后子针曾替他挡住野猪的獠牙,如今却因 \"富可敌国\" 被谣言中伤。
\"兄长,我若留在秦,恐遭不测。\" 后子针跪在他面前,玉佩上的玄鸟纹与他的一模一样。景公盯着弟弟的眼睛,想起太卜的卦象:\"兄弟相疑,玄鸟折翼。\" 他知道后子针并无反心,却架不住贵族们的谗言 —— 他们害怕后子针的财富动摇君权。\"去吧,\" 他叹了口气,\"晋国虽强,终是异乡。\" 看着弟弟的车队消失在夕阳里,他突然觉得,王宫的高墙,比西戎的雪山更冷。
后子针在晋国见到晋平公时,对方盯着他的千乘车队:\"先生富至此,为何逃亡?\" 他摸着袖口的玄鸟纹,想起景公即位时的血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却只能说:\"秦公无道,我怕被杀,等他死后再归。\" 这话传到景公耳中,他对着穆公的灵位苦笑:\"原来在弟弟眼中,我竟成了无道之君。\"
关于后子针奔晋,《左传》记载 \"后子富,秦公忌之\",但从秦简出土的记录来看,景公年间曾多次赏赐后子针土地,所谓 \"谮之\" 更可能是贵族集团的权力倾轧。后子针的千乘车队,与其说是逃亡,不如说是一场有预谋的政治避难 —— 他带走的不仅是财富,更是对秦国贵族制度的无声抗议。
康公到景公的六十余年,秦晋之间大小战役二十余次,表面是土地之争,实则是两种文明的碰撞。晋国的礼乐制度与秦国的务实作风,在黄河两岸反复拉锯,就像康公的酒壶与后子针的玉佩,看似不同,却都刻着玄鸟的印记。当景公在棫林之战中败退,他终于明白,秦人东进的路,比想象中更曲折。
景公三十九年,楚灵王在申会盟,杀齐庆封立威。景公看着楚国使者带来的青铜鼎,鼎身刻着 \"楚王问鼎\" 的故事,突然想起穆公霸西戎时,天子送来的金鼓。\"楚人能当盟主,秦人为何不能?\" 他问身边的司马错,对方低头不语。他不知道,自己死后四十年,孙子惠文王会让玄鸟旗插遍关中,而他种下的坚韧,早已在秦人的血脉里生根。
康公的武城之战,共公的河曲之胜,桓公的泾水之败,景公的棫林之退 —— 四代君主,六十余年,秦人在晋楚的夹缝中蹒跚前行。他们学会了背盟与结盟,懂得了权谋与隐忍,却始终没忘记穆公的教诲:\"秦人可以输土地,但不能输骨气。\"
当后子针在景公死后回到秦国,看见雍城的城墙又高了三尺,玄鸟旗比当年更鲜艳。他摸着弟弟景公的墓碑,上面刻着 \"东服强晋\" 四个字,突然泪流满面 —— 他终于明白,景公的 \"无道\",不过是在乱世中保护秦国的铠甲,而秦人,终将在这铠甲下,长出更坚硬的翅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