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曹魏治世能臣图鉴:从账房先生到封疆大吏的实干传奇
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0章 曹魏治世能臣图鉴:从账房先生到封疆大吏的实干传奇,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汉中平六年(189 年),中牟县衙后堂,23 岁的县长杨原盯着地图上董卓的进军路线,手心里全是汗。19 岁的主簿任峻突然推门而入,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明府可知,董卓弑帝迁都,天下已无王法?\" 杨原苦叹:\"满朝公卿皆束手,我一县长能如何?\"
任峻猛地抽出竹简,上面画满十县兵力部署:\"咱有十县之地,万余青壮,若竖起 ' 讨董义旗 ',必成关东首应!\" 他压低声音:\"近日曹操将军在陈留募兵,若我们先行举事,再率全县归附,必成大功。\" 杨原拍案而起:\"就依你,你当主簿,总领军事!\"
当月,任峻带着族弟任览及宾客家兵三百人,在县府前堆起三丈高的义旗。当曹操的军队开进中牟界时,只见官道两侧百姓举着 \"曹公吊民伐罪\" 的木牌,任峻穿着簇新的青衫,带着全县吏民长跪迎拜。曹操下马扶起他,见其腰间挂着半旧的算筹袋,笑道:\"闻君善治财赋,愿借君为我管粮仓如何?\" 任峻一揖到地:\"愿为明公效犬马之劳。\"
建安元年(196 年)的许都郊外,任峻蹲在杂草丛生的田地里,用木棍划出道道痕迹。羽林监枣祗蹲在旁边:\"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如何屯田?\" 任峻捡起一块土坷垃:\"分两步走:军屯,让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民屯,招流民按户分田,收成官民对分。\"
他带着吏民挖沟渠、修田埂,亲自设计 \"五五制\" 屯田法:每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每五屯设一司马,督管农事。遇到老弱流民,他专门划出 \"弱民屯\",让他们负责饲养家禽、采集野蔬。三个月后,首批百顷稻田泛出绿意,任峻站在田埂上对曹操说:\"明公看,这不是荒地,是咱的聚宝盆。\"
官渡之战最吃紧时,袁绍骑兵常劫粮道。任峻在粮车上加装铁刺护栏,发明 \"十道方行法\":千辆粮车为一部,每车配五名护粮兵,前后左右设四层护卫方阵,中间用牛皮绳连成一体。袁军骑兵看着如铁刺猬般的粮队,只能望而兴叹。曹操在军帐中摸着发霉的军粮笑骂:\"任峻这小子,比张良的运粮计还妙!\"
建安三年(198 年),中原大旱,任峻的老家河南郡饿殍遍野。他瞒着家人打开私仓,将千斛粮食搬上街头,亲自给百姓分粮。族弟任览急得直跺脚:\"您忘了当年跟着曹公起事,咱家粮囤都捐了一半?\" 任峻抄起木勺:\"当年若没有百姓支持,咱哪来的兵源?\"
有位妇人抱着濒死的婴儿跪求,任峻解开自己的衣襟,让妻子给孩子喂奶:\"我的孩子吃粥就行,这娃不能断了奶。\" 消息传开,流民从周边郡县涌来,任峻索性打开郡府粮仓,规定 \"老弱优先,孩童双份\"。有人偷偷在他马车里塞了块腊肉,他却将腊肉煮成肉汤,分给守城门的士兵。
临终前,曹操带着曹丕来探望,任峻瘦得颧骨突出,却惦记着屯田账册:\"许都新屯的稻田,今夏能收三十万斛......\" 曹操握住他的手,声音哽咽:\"伯达放心,你的屯田制,咱家会一直用下去。\" 任峻去世当晚,许都百姓自发举着火把为他送葬,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建安十七年(212 年),金城郡衙的羊皮帐里,苏则盯着羊皮地图,听着窗外羌笛呜咽。自董卓之乱后,这里成了羌胡的天下,汉人百姓十不存一。他突然抽出腰间环首刀,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明日起,随我去羌胡部落。\"
首站是烧当羌的营帐,酋长迷当提着羊腿大笑:\"汉人太守来喝西北风?\" 苏则却掀开随行的木箱,露出满满一箱盐巴:\"我用盐换你的牛羊,再分给汉人百姓。\" 迷当愣住了 —— 自凉州乱后,汉人官吏只会抢牛羊,还没人拿盐换过。三个月后,苏则的马队走遍金城周边羌胡部落,车辙所至,盐巴换来了上万头牛羊。
面对陇西叛乱,苏则带着五百羌胡骑兵疾驰三百里,在狄道城下对着叛贼大喊:\"烧当羌已降,你们的妻儿在我手上!\" 叛军望见羌胡旗帜,顿时军心大乱。他趁机下令:\"降者免死,杀叛首者赏牛羊百头!\" 次日清晨,叛首张文的首级被送到帐前,血还没干。
黄初二年(221 年),洛阳宫的侍中值房,苏则正襟危坐读《汉书》,董昭带着酒气进来,往他膝盖上一倒:\"文师,让我靠靠。\" 苏则像被烫到般弹起,膝盖上的《汉书》\"啪嗒\" 落地:\"董公身为侍中,当效汲黯直谏,而非学邓通佞幸!\" 董昭尴尬起身,从此再不敢靠近他三尺内。
曹丕在偏殿展示西域大珠,众臣夸赞 \"天可汗祥瑞\",独苏则冷着脸:\"汉文帝拒献千里马,陛下当效之。\" 曹丕碰了钉子,改问:\"卿在金城,如何让羌胡归附?\" 苏则直言:\"以信换心,以盐换粮,而非以刀兵相逼。\" 曹丕默然,转头对左右说:\"苏则之刚,甚于西凉寒铁。\"
黄初四年(223 年)秋,许昌围猎场,曹丕的弓弦刚响,梅花鹿突然窜入树林。皇帝甩弓大怒:\"督吏何在?斩!\" 苏则从马队中冲出,在泥泞中跪行三步:\"陛下记得尧帝放鹿台的故事吗?\" 曹丕按剑冷笑:\"卿欲效东方朔滑稽谏朕?\"
苏则以头抢地,额头渗出鲜血:\"臣闻唐尧之世,兽蹄鸟迹交于中国,陛下今为一鹿而杀吏,与桀纣何异?\" 曹丕的剑 \"当啷\" 落地,盯着他满是泥污的朝服,突然笑了:\"朕戏耳,卿何认真至此?\" 遂赦免督吏,却在回宫后对郭皇后说:\"苏则之谏,如锥刺股,令人坐立难安。\"
建安七年(202 年),黄河渡口,杜畿望着对岸的河东郡,身后夏侯惇的大军还在百里外。卫固的哨兵在岸边巡逻,他换上渔民装束,藏起太守印绶,跟着运柴船队偷渡。船至中流,艄公突然拔刀:\"卫将军有令,拿太守者赏千金!\"
杜畿按住剑柄,声音沉稳:\"我便是杜畿,你若杀我,卫固必疑你私通曹操;若送我去见他,你可得千金赏赐。\" 艄公愣住,杜畿趁机塞给他一块玉佩:\"卫固若杀我,曹公必屠河东;若留我,你我皆有生机。\" 最终,他被带到卫固面前,面对范先的 30 次杀威棒,始终凝视卫固:\"公欲效窦融保境安民,还是学隗嚣叛逆灭族?\"
入驻河东后,杜畿每天带着酒肉拜访卫固:\"卫公乃河东柱石,我初来乍到,全凭公指点。\" 卫固渐渐放松警惕,同意他 \"慢征兵\" 的建议:\"急征兵则民乱,不如悬榜招募,每人赐钱三百。\" 他又提议 \"将校轮休\":\"诸君离家日久,当让他们回乡省亲,以示恩义。\"
待卫固发现不对劲,河东已竖起 \"杜\" 字大旗,四千百姓自备弓箭上城防守。曹操大军压境时,杜畿站在城头大喊:\"卫固劫民为贼,曹公大兵已至,降者免罪!\" 叛军顿时作鸟兽散,卫固被擒时,望着杜畿的官服苦笑:\"我竟败在书生手中。\"
杜畿治河东,发明 \"三层治民法\":第一层断讼,百姓打官司,他不急于判决,而是让双方在公堂同吃同住三日,直至握手言和;第二层劝农,按户分配耕牛,母牛生犊,官府取一,馀归百姓;第三层兴学,冬天在城隍庙开课,亲自讲授《孝经》,连羌胡首领都送子弟来读书。
建安十六年(211 年),马超叛乱,弘农、冯翊望风而降,唯有河东百姓自发组织护城队。曹操西征路过,见田间老人扶着犁杖,孩童追着蝴蝶,感叹:\"此真太平景象也。\" 杜畿呈上粮册:\"今岁可输粟二十万斛,足够大军三月之用。\" 曹操拍着他的肩膀:\"昔萧何镇关中,寇恂守河内,卿兼而有之。\"
建安五年(200 年),下蔡县府,郑浑看着衙役抱来的三个弃婴,拳头砸在案几上:\"竟有父母将亲骨肉投入河中!\" 他带着衙役冲进渔村,没收所有渔网渔叉,在村口堆成小山:\"即日起,渔猎者罚粟三斗,种地者免税一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