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木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家庭经济分析,1980年我回来了,旺木之君,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哦,沈爸爸吃惊的看着沈梦石,“你想到了什么法子能让咱家多挣点钱?”随着沈爸爸的这句话出口,沈梦石在心中悄悄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他想出的法子是开一个修车铺,专门修理自行车。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却需要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诸多细节。
嗯,修理自行车确实是可以挣到钱的,但问题是咱家没有条件开这样的店铺,而且也没有人有时间去修车。针对这两个问题,沈梦石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法。首先说修车人员的问题,二舅家的大表哥许家军今年已经19岁了,与其让他在生产队里干农活,不如让他来城里修车。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他的工作问题,还能给二舅家带来额外的收入,这修车的工作总比在家务农强吧!所以修车人员的问题就解决了。
再说开修车铺的事,这需要从修车率来说起。街道办的集体企业性质的修车铺,是按月固定工资给修车师傅开工资的,无论修车师傅干得多还是少,工资都一样每月27元钱,而一个修车铺一个月也就收入50多块钱,除去修车师傅的工资27元,街道最后的收益也就30元左右。而修车师傅因为是固定工资,所以缺乏主动积极性,只会尽量磨洋工,不出活。因此,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所有的修车铺前都挤满了需要修车的人,因为大家都想早点到厂或到家。但由于修车铺忙不过来,有些等不及的就只能推车回家或推车上班。而修车铺一旦过了早晚高峰期,修车的人就少了很多,修车铺又变得空闲起来。
所以,沈梦石认为,我们的切入点就在这里。既然修车师傅给街道带来的收益只有30元左右,那我们就和街道谈这个问题,我们与街道合作办一个修车铺,每个月不管我们收入是多还是少,都交给街道50元,街道也不用付修车师傅的工资,就相当于街道每个月都能保证收入50元,爸爸,你说街道会答应这个条件吗?沈爸爸摸了摸下巴点点头说道:“要我是街道主任的话,我肯定会同意这个条件,可每月交给街道50元,我们还能剩下什么?”“你放心吧!我们剩的只会比街道更多。”
我们挣得比街道还多?这怎么可能?”沈梦石微笑着对爸妈解释道,开始发挥他当会计的强项——算账。首先,就拿最基本的补车胎来算吧!通常情况下,补一个轮胎大约需要10分钟,可以吧!这样的话,一个小时就能补6个轮胎,而补一个轮胎的收费标准是1角钱。如果在早、中、晚三个高峰时段,每天每个时段都补三个小时的话,那么每小时就能收费1元8角钱。剩下五个小时,师傅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对于那些因为排队时间过长而无法及时补胎的顾客,只需留下地址和姓名,我们的修车师傅就可以在空闲时间错开高峰时段上门服务。
这样估算下来,按照每小时修理3辆自行车来计算,5个小时最少也能收1元5角钱。这样一天算下来,至少能挣3元3角钱。一个月下来,按照30天计算,就是99元,这还是只按最低的补胎收费算的。那些需要更换零件的活计,收费自然更高,通常每次可以挣2、3角钱甚至更多,而且这些活计往往比补胎还要节省时间。这样一来,每月收入肯定能超过100元。通过这样的详细计算,沈梦石向爸妈展示了他们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提供上门服务,确实能够实现更高的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