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一精髓丹,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太一神精丹

“太一神精丹需炼九次,每次开炉都要观天象。”张道长的声音混着药香沉入井底,惊起数尾不知年岁的鲫鱼,鱼尾拍水时,井底五色彩石的光影碎成游动的《千金方》残页。叶承天望着药汤初沸时翻卷的浪花——怀山药的绵密为底,黄芪的清透上浮,当归的浓色游走其间,竟天然分出三层药界,恰似君臣佐使各安其位。首沸时“咕嘟”声如朝臣叩殿,二沸如佐使议事,末了浮沫自聚,恰如医者屏息静气,滤去杂念。

“您看这火色。”张道长用松枝拨弄灶中炭火,七星灶的火光在他银髯上跳动,“武火如将,需刚猛而不暴戾;文火似相,要温润而不迟滞。当年孙真人在井畔炼丹药,曾用太行松、秦岭柏、云台藤三种柴火,说‘木各有性,火各有灵’。”叶承天忽然想起在故宫见过的唐代鎏金药铛,铛底刻着的火焰纹与此刻灶中炭火的走向别无二致,原来古籍里“候其火色”的记载,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一代代医者盯着灶火,把光阴熬成的经验。

药汤第三次沸时,叶承天注意到浮沫竟聚成“心”形——青白色的浊物中央,露出一线琥珀色的清液,像被云雾环绕的朝阳。张道长见状,竹片轻点汤面:“这便是‘医者澄心’的印证。孙真人说,熬药如修心,若心中有杂,浮沫必乱;若杂念皆去,清浊自分。”说着,他从袖中取出半片晒干的冬凌草,往汤面一放,叶片竟直直漂向“心”形中央,恰如《千金方》里“药病相应,如影随形”的注脚。

叶承天忽然记起太爷爷临终前的药柜——那排贴着洒金标签的樟木抽屉,每个拉手都被摸出了包浆,最下层“甘草”抽屉的木纹,竟与眼前桑木勺柄的“水火既济”纹暗合。“太爷爷说,甘草是‘和事佬’,能调百药,就像医者要调和阴阳。”他望着汤中的甘草片,此刻正舒展如手掌,托着黄芪与当归,“原来君臣佐使的配伍,不仅是药材的相生相克,更是医者对人间疾苦的周全考量。”

“当年孙真人在这儿治过一个难产的农妇。”张道长忽然望向庙后云雾缭绕的山峰,“她丈夫背着她来叩门时,天正下着暴雨。真人取这井水煮了‘芎归胶艾汤’,武火煮沸时特意数了四十九个沸泡——七七一十四,对应妇人的胎数。药汤灌下半个时辰,婴儿啼哭便响起来了。”话音未落,药灶里的炭火忽然“啪”地炸开,溅出几点火星,在井台护栏的二十八宿刻痕上蹦跳,像极了新生儿的脚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嫁给猎户相公,他逼我天天吃肉

哎啦啦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从地狱里走来,自骄阳中盛开

司徒拂月

你们管这叫邪修?

炖汤的鸽子opop

仙子一起创业炒股票吧

胡思乱想的蛋

村乡满艳

林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