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三3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7章 梯田1准备修梯田,三线情怀,于老三33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层出叠见高山变,石破天惊万世缘。
养性修身三亿载,尽心竭力护平安。
轰雷掣电山石落,波诡云谲土块盘。
知命乐天风雨过,逆风破浪雪花悬。
周山闲来无事去水库游玩,正四处闲逛时,听到旁边钓鱼的人闲聊,
其中一人说道:“专家说了,这地方几万年前可是一片汪洋大海。”
周山一听,心里猛地想起李风顺之前说石嘴岩以前有房屋的事儿,瞬间觉得那肯定是假的,毕竟这要是大海,哪会有房屋存在呢?
这么想着,周山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去找李风顺求证。
找到李风顺后,周山一股脑把在水库听到的话倒了出来。
李风顺听完,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大海里是不是应该有贝壳?你在石嘴岩看到过贝壳吗?”
这话一下子把周山问住了,是呀,虽然自己没亲眼见过大海,但从渔场拉回的鱼虾贝蟹,那可是有不少壳的。
如果这里曾经是大海,那些贝壳理应还在才对。
周山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自言自语道:“看来专家说的不太对。”
另一边,李春雨调走之后,佟呈双接触采买的事务越来越少,生活组长动不动就自己去处理,佟呈双心里明白,组长这是想把他排挤走。
他思来想去,实在没别的办法。
这天,便来到向阳街李春雨家中,哀求道:“李叔,您能不能把我调到热力去啊,在这儿实在待不下去了。”
李春雨听后,答应帮他问问,随后征求了宋东方的意见,宋东方同意了。
于是佟呈双顺利调到热力,当上了一名水暖工。
1974年春节刚过,县里组织公社领导前往大寨学习先进经验。
众人学成归来后,县革委会主任立刻召开会议,就学习大寨修梯田以及批林批孔运动进行详细布置。
革委会主任着重强调,要将批林批孔与学习大寨修梯田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各单位在积极学习大寨的同时,大力开展批林批孔工作。
为了切实体现学习大寨的成果,县里下达了修建梯田的总亩数指标,要求各公社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批林批孔的相关文件迅速下发,各公社按照规定,忙着写大字报、张贴标语、召开批斗会,一时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梯田修建的文件也随之而至,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困难重重。
文件没有明确规定完成时间,只是让各公社结合实际落实指标,这可让大家犯了难,如何落实呢?
寻找合适的修建地点成了关键问题。平原地区的各个大队都不太愿意承担指标,而山区大队却争着要。
要是像撒芝麻盐一样,每个大队都修一点,根本形成不了规模,也无法展现出学习大寨的坚定决心。
于是,大家开始反复研究,到底该在哪里修梯田呢?
可研究来研究去,春天来了,农事不等人,无奈之下,只能先忙着春耕。
忙完春播,紧接着又是除草、打药、田间管理,一晃眼就到了秋天。
刚入秋,县里召开了“远学大寨,近学拦海”的现场会。
唐立波接到会议通知后,正琢磨着怎么去,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宋东方约他一同前往。
宋东方之所以约他,是因为自己也接到了通知。
开春的时候,兰小柱带着特殊任务来到三线,他找到谢云旺和宋东方,说道:“县郊南河公社曹家滩大队准备拦海造田,革委会主任委托我来三线求援,借几辆车。”
尽管工厂任务繁重,车辆十分紧张,但县领导开口借车,实在不好拒绝。
第三天,三名司机就开着三辆汽车奔赴拦海造田的工地,投入到紧张的建设中。
这次县里通知宋东方参会,是打算给他颁发合作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