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三3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9章 梯田3建设梯田,三线情怀,于老三33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周山喊道:“你们几个干嘛呢?”
隋宝意笑着说:“我们看韩如冰偷偷摸摸的,不知道她要干啥,就跟过来了。”
韩如冰也毫不示弱,立马反驳:“我还看周山你们鬼鬼祟祟的,以为要干坏事呢,才跟来看看。”
李风顺解释道:“我们在找写着字的石头。”
韩如冰眼睛一亮:“是周山说的几万年前你写的石头字吗?太好了,我也一起找。”
孔庆玉悄悄问赵德锦这是怎么回事,赵德锦摇摇头说不清楚。
隋宝意抢着说:“李风顺做梦说他几万年前写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大家一听,都觉得新奇,纷纷下到沟底,帮着翻起了石头。
此时,山上的梯田已经全部修好,参加会战的人们正在梯田里挖坑。
按照公社的规划,明年开春,阳坡种高粱和玉米,阴坡种苹果、梨等果树。
韩如冰翻起一块石头,发现下面有几条小鱼还在游动,她兴奋地挽起袖子就想去抓鱼。
周山走过来,本是看她抓鱼,却被那块翻过来的石头吸引住了。
他蹲下身,仔细端详起来。
这是一块长条的扁石,大概三掌长、一掌宽,表面很平整,上面似乎有硬物刻过的痕迹。
吴权见周山看得认真,也凑过来蹲下查看。
周山说:“这说不定就是几万年前的字。”
吴权却不以为然,指着痕迹说:“这明显是民工叔叔用扦子打出的印。”
大家围过来瞧了瞧,都觉得吴权说得在理。
另一边,张美艺收到了李云顺的信,信里还夹着一本小人书,让她转交给李风顺。
张美艺骑着自行车来到向阳街,远远就看见河沟里的李风顺,便大声喊他上来,把小人书交给他。
还叮嘱道:“外面冷,别在水沟里玩了,赶紧回家。”
说完,她便骑着自行车返回车间。
刚到车间大门口,就碰见了爸爸张小会。
张小会看见女儿,问道:“闺女,找你有点事。你这不好好上班,跑哪去了?”
张美艺可不想听爸爸唠叨,一边转身走,一边说:“爸,不跟你说了,我那边还有活呢。”
看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张小会走进厂房。
自从调到检验岗位后,他一半精力放在军品质量把控上,另一半则投入到非标设备制造质量监督中,对老单位的产品质量格外上心。
今天他来到贾飞龙办公室,就是为了解决铸造生产的J44 - 55b底传动双动拉伸压力机基座铸件砂眼的问题。
办公室里,胡守义、宋献忠也在。
张小会和大家一起分析原材料质量、工艺流程以及铸造改进方案,可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大家都觉得,以目前的铸造水平,即便按照改进方案操作,也没法保证质量,更无法减少砂眼。
最后,贾飞龙一拍桌子说:“傻子过年看隔壁,咱们也学学别人。找一家有能力的铸造厂外委生产,然后派人过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不就能学到技术了嘛。”
“对,领导这个办法好!”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贾飞龙立刻到厂生产科口头申请,科长同意后,他安排调度胡守义去打听合适的铸造厂。
几天后,胡守义打听到迁滦县有一家铸造厂,历史悠久,技术能力很强,可以生产他们需要的铸件。
贾飞龙一听,巧了,李沈得的老家就在那儿。
他让胡守义写外委申请表,到相关单位审批,自己则去找刘忠臣汇报。
刘忠臣听后,带着他来到谢云旺办公室。
谢云旺听完汇报,点了点头说:“你们的想法没错,通过外委不仅能学到别人的长处,还能掌握先进技术。”
关于外调人员的问题,领导和贾飞龙的观点不太一样。
领导说:“外调用不着找其他单位和其他人,你是政工出身,对外调业务熟悉,有你带队就行。再说厂革委会要是连你都不信任,还能信任谁呢?大胆去干,能查清问题最好,查不清也没办法。”
刘忠臣也在一旁附和:“人多了费用高,确实没必要。”
谢云旺转头告诉刘忠臣,协调一下,这次外委就由贾飞龙带队,带上生产、技术以及铸造的技术员一起去。
生产科写好跨省外委申请和外委介绍信,交给了刘海福,刘海福又让麻三田找西部三线指挥部办理审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