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三3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祭奠2送寒衣,三线情怀,于老三333,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风卷着鹅毛大雪,将天地搅成一片混沌。
厂区角落里的练武场,葛根柱鹤发银须迎风飘动,正带着徒弟们扎马步。
陈国兴哈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花,忍不住开口:“师傅,最近厂里好多人在十字路口烧纸送寒衣,您说这能有用吗?”
“这算啥!” 葛根柱沉腰发力,脚下积雪 “咔嚓” 作响,“现在讲究少了,搁以前在山东,从人咽气到七七祭日,烧纸规矩能列满一箩筐!”
他抬手抹了把眉毛上的雪,浑浊的眼睛里泛起追忆的光。
陈国兴搓着冻僵的手接话:“山东是孔孟之乡,葬礼规矩肯定多。我小时候见过村里老山东人办白事,现在倒记不太清了。”
“你们年轻人忘性大!”
葛根柱摆了个云手,呼出的热气在面前氤氲成团,“大户人家在人走前就得备好装老衣,寿衣讲究七领五腰,布料得用绸不用缎 ——‘缎子’谐音‘断子’,不吉利。人一咽气,得赶紧穿寿衣,要是光着身子走,会连累子孙后代。”
郝建国踢开脚边积雪,好奇道:“棺材也有讲究吧?”
“那当然!” 葛根柱屈指弹了弹袖口的雪粒,“有钱人家用柏木、楠木,板材厚得能挡枪;穷苦人家的薄皮棺材,敲着都发空。入殓后得停灵,短则三天,长的能停七七四十九天。停灵时得供长明灯,夜里还要‘送路’,孝子举着引魂幡,一路撒纸钱到村口……”
陈国兴听得入神,忍不住追问:“下葬也有说法?”
“学问大了!” 葛根柱跺了跺发麻的双脚,“要请阴阳先生算时辰、看风水,落葬时讲究‘头枕山、脚蹬川’。往后逢一七、三七、五七,都得摆供烧纸。周年、清明、鬼节,更是雷打不动。”
他突然顿住,声音有些发闷,“我爹去世那年,隔着千山万水给我托梦。等我收到家书,人都走了一个多月,只能朝着山东方向烧纸,那讲究,光黄纸就得用铜钱挨个穿孔……”
郝建国收势站直,呼出白雾在阳光下散开:“现在简单多了,领导念段悼词,大伙鞠个躬,入土为安。”
“可别一概而论!” 陈国兴拍了拍身上的雪,“老百姓的白事是省事,当官的葬礼规矩还是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