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大明亡于1644年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4章 大明亡于1644年,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都一个德行,一个个都哭着喊着没钱,李自成上点手段后,个个几百倍的往外吐银子,到头来捐的最多的是太监群体。}</p>
{七千万白银……这帮狗日的真有钱啊……}</p>
……</p>
北齐·文宣时期</p>
高洋现在越来不越服气。</p>
相比这些人,自己简直正常的要命!</p>
李祖娥很不明白。</p>
“堂堂的国丈,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肯伸出手来帮女婿一把。”</p>
“现银五十三万两……家底最少也要百万以上。”</p>
“他能弄到这么多的银子,说白了就是托大明王朝之福,一旦大明王朝完蛋,其他人也许有几分活路,他决计没什么活路的。”</p>
“这周奎不应该舍不得掏银子?”</p>
高洋懒懒散散道:</p>
“天下事,很多都是没有道理的。”</p>
“要钱不要命,也没什么奇怪的。”</p>
……</p>
北周·武帝时期</p>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p>
宇文邕看着不远处廊坊下打闹的小两只,与身边的窦毅淡淡道:</p>
“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大臣们也是极其少见。”</p>
“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p>
没等窦毅回话,宇文邕自顾自道:</p>
“因为君臣之间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承担责任。”</p>
“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p>
“彼此似乎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p>
“你说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不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吗?”</p>
“他们知道。”</p>
“他们也知道这是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家要钱。”</p>
“但他们有更深层次的考虑。”</p>
“这是你家天下,丢掉就丢掉了,关我何事?”</p>
“凭什么要我出钱出力。”</p>
窦毅听得冷汗直流。</p>
他总觉得皇帝话里有话,但又不敢深想。</p>
随即也看向对面的两个稚童。</p>
李渊……</p>
那边宇文邕环抱双臂,又突然道:</p>
“两人也该定亲了。”</p>
……</p>
崇祯知道这帮人贪污受贿,有的是钱,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放血,他虽贵为天子,却一点辙都没有。</p>
三月十五日,居庸关不战而降。</p>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兵锋直逼北京城的平则门。</p>
三月十七日,崇祯皇帝举行朝会,群臣乱哄哄地提出各种建议,诸如要坚决守卫、要打巷战等,其实完全无济于事。</p>
深感绝望的崇祯在案上写下“文臣人人可杀”</p>
同日,义军抵达西直门,当夜,太监曹化淳打开广宁门(此事存疑),放入义军。</p>
十八日,李自成遣被俘太监杜勋议和,要求明朝割让西北给李自成自行统治并犒赏百万,既不奉诏也不觐见,如此则可以协助明朝剿平义军,征战东北,被拒。</p>
……</p>
天幕上。</p>
在山脚下。</p>
七宝雕鞍未卸,镶金嵌玉的辔头依然,黄丝缰绳搭在鞍上。</p>
白色御马正慢吞吞吃草。</p>
压折的草痕顺着崎岖小路蔓延。</p>
林木茂密,山路幽暗。</p>
白鹤于在长空中发出来几声嘹亮的悲鸣。</p>
空中布满暗云,下着零星微雨。</p>
雨滴落在掌心。</p>
朱由检抬眼望去。</p>
紫禁城的各处宫殿,琼楼玉宇,尽收眼底。</p>
“人间再无二处……”</p>
从今日以后,再也不属于他的了。</p>
“朕无力治理江山,徒苦满城百姓。”</p>
身后的宦官听得两行热泪流出。</p>
“王承恩。”</p>
宦官擦了擦眼泪,低声回复道:</p>
“皇爷,老奴在呢。”</p>
朱由检看着四处燃起烽火的京师,嘶哑道:</p>
“我是一个荒淫酒色,不理朝政之主吗?”</p>
“不是。”</p>
“我是一个软弱无能,愚昧痴呆,或者年幼无知,任凭奸臣乱政的国君吗?”</p>
“不是。”</p>
“难道我不是每日黎明即起,虔诚敬天,恪守祖训,总想着励精图治的救乱之主?”</p>
宦官再次悲泣不成声。</p>
朱由检看着那祖宗基业毁于己手,轻声呢喃着:</p>
“朕非亡国之君,偏有亡国之祸……”</p>
“国既亡,君主何存。”</p>
朱由检不在去看那京师,回身在山头处寻看了片刻,找了颗槐树。</p>
他解下腰间的黄丝绦,叫王承恩替他绑在那朝南槐树枝上。</p>
王承恩拿着丝绦,又从荒草中找来几块石头垫脚,替皇帝将黄丝绦绑在向南的槐树枝上。</p>
然后又解下自己的腰间青丝绦,在旁边的一棵小槐树枝上绑好另一个上的绳套。</p>
“皇爷还有何吩咐?”</p>
朱由检摇摇头,向槐树走去:</p>
“没有事了。”</p>
“皇后在等,朕该走了。”</p>
他神情平静,解了发冠,头发散乱而下。</p>
王承恩欲给他整理头发,他摆了摆手,一如平常道:</p>
“朕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p>
说罢,扶着树身,登上了垫脚的石堆。</p>
拉了拉横枝上的黄丝绦。</p>
将头插进丝环中,双脚用力蹬倒石堆。</p>
抓着丝环的双手松开,落了下来,悬挂着的身体猛一晃动。</p>
再也不动。</p>
王承恩跪下去叩了三个头,然后起身,在旁边不远的小槐树枝上自缢。</p>
山脚下。</p>
白马低头吃着草,尾巴一扫一扫,突然抬头警觉。</p>
“大哥!御马!那狗皇帝定在山上!”</p>
“快快快!抓住狗皇帝!”</p>
阵阵铁甲摩擦之上响起。</p>
白马看着一行火把在山路上连成星线,摇了摇尾巴,继续低头吃草。</p>
……</p>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p>
崇祯见大势已去,令皇后、妃嫔自杀,砍伤女儿长平公主,哀叹:“尔何生我家!”命三个儿子化装潜逃。</p>
自己又来到前殿,鸣钟召集百官,没有一个前来。</p>
随后登上了万岁山,自缢而亡,宦官王承恩从死。</p>
谥其为“庄烈愍皇帝”。南明建立后,追谥他为“烈皇帝”,庙号“思宗”。</p>
史称“甲申国变”</p>
北京城陷落、崇祯皇帝自杀。</p>
可能不能就此说明明朝亡国也很难讲。</p>
因为此时在江淮以南,仍然完整地保留着明朝的各级统治机构,法统犹存,不久又新立了皇帝。</p>
但史学界基本认为明亡于“甲申国变”。</p>
所以,历经十六帝,两百七十六年。</p>
明亡于1644年。</p>
……</p>
{崇祯的衣服上留有一封遗书:“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p>
{最后时刻还是有点君王颜面的,还能想到百姓。}</p>
{这封信啊……嘿嘿。}</p>
{?你嘿嘿个der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