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撤驿之变后勤兆惠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4章 撤驿之变后勤兆惠,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撤驿之变后勤兆惠
先前被赐自尽的喀尔喀亲王额琳沁是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和大首领土谢图汗的兄弟,在漠北喀尔喀上层社会极有影响。</p>
但由于被乾隆毫不留情地赐令自尽,喀尔喀郡王青滚杂卜便以喀尔喀为成吉思汗后裔,例不治罪,更不应处死为由,发生叛乱。</p>
喀尔喀王公纷纷效仿,除撤回所属守卡士兵外,还趁机抢劫了台站财物粮食以及过往客商的布匹、茶叶。</p>
清军北路台站从嘉三世居中予以调解。}</p>
{章嘉七岁时奉召入宫读书,与还是皇子的乾隆是同窗。}</p>
{章嘉得知此事就给哲布尊丹巴写信,说国家给予我们的恩情深厚,额琳沁被赐死,是因为他自己犯了法,国家不得不按律行事,这也说明国家把蒙古与其内地臣民一样看待,而不是对我们有所猜忌。}</p>
?t tkan ?¢ o</p>
{在此基础上,乾隆又派章嘉率内地大臣、漠南王公等亲赴漠北,与喀尔喀王公及哲布尊丹巴会盟,以坚定其内向之心,并再三申明除青滚杂卜外,其余人都将加恩宽宥。}</p>
{这场会盟成为喀尔喀局势的重要转折点。}</p>
{因为在过往的漠北喀尔喀王公中,已故的超勇亲王策棱最受清廷信任和重用,乃至死后得到了配享太庙的待遇,乾隆任命其长子成衮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让他统率清军征讨青滚杂卜。}</p>
{在失去哲布尊丹巴和王公们的支持后,青滚杂卜毫无招架之力,这才被擒于中俄边界。}</p>
……</p>
大唐·高宗时期</p>
李治坐在石墩上,轻轻拍两下大腿,感叹不已。</p>
“能在怒火中保持如此理智。”</p>
“乾隆真是非同小可。”</p>
长孙无忌捋须不言。</p>
皇帝是很要颜面的,尤其是乾隆这种独断专行的皇帝。</p>
但在被如此打脸的情况下,乾隆能第一时间选择低头认错,不怒而兴师问罪,这气量就不是一般皇帝可以比拟的了。</p>
“若是当年崇祯能有这样的肚量,大明也不会亡的那么快。”</p>
李治闻言不置可否。</p>
大明的问题又不只是出在辽东。</p>
要不是有李自成在内部四处祸乱,大明据守山海关也能耗死辽东。</p>
而李自成的出现,也是大明积重难返的恶果表现了。</p>
“乾隆,有明君之相。”</p>
李治则又想到另一件事。</p>
乾隆要怎么对待准部呢?</p>
……</p>
大宋。</p>
“金人……”</p>
赵匡胤闭目沉思。</p>
虽然清朝说自己跟蒙古的成吉思汗同源,但依然不能改变血脉上是金人同宗的事实。</p>
而从这个角度看,最后还是金人笑到最后……</p>
这可接受不了……</p>
赵匡胤缓缓睁开眼睛。</p>
“辽、女真、草原……”</p>
“朕全都要!”</p>
……</p>
大明。</p>
朱元璋也不想在说什么了。</p>
“技不如人啊……”</p>
就这个操作,你让老朱家后面的皇帝照抄都抄不下来。</p>
“自视甚高要不得……”</p>
老朱开始认真反思为什么会这样。</p>
不过片刻就有了结论。</p>
老四的种不好!</p>
“没错!就是这样!”</p>
“尖嘴猴腮的,没有帝王之相。”</p>
“所以后代一个不如一个!”</p>
要指责他人,不要指责自己。</p>
老朱心情好了许多。</p>
心情好了就能正视问题了。</p>
宗室待遇……得削了……</p>
朱元璋有些惆怅,这事必须得是自己干……</p>
“一群扶不起来的混账……”</p>
马皇后凑到朱标身边,低声道:</p>
“你爹又说谁呢?”</p>
朱标看了眼天幕,笑道:</p>
“可能是在说自己吧。”</p>
……</p>
大清·雍正时期</p>
雍正低头书写一阵,随后放下手中笔,叹了口气。</p>
“喀尔喀……”</p>
他还真没想到喀尔喀这里有这么大的漏洞。</p>
朝廷对喀尔喀的管辖确实是有待加强。</p>
弘历这手亡羊补牢的补救措施真是不错。</p>
也因此才能发现这个问题。</p>
“喀尔喀得设置库伦办事大臣了。”</p>
雍正看着墨迹未干的字迹,喃喃自语着。</p>
喀尔喀王公手中的权力,必须收归中枢。</p>
……</p>
撤驿之变从表面上看,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造成了两个间接影响。</p>
……</p>
天幕上。</p>
漠北的『喀尔喀』刚刚平定。</p>
旁边的『准噶尔』再起烽火。</p>
……</p>
乾隆为了平叛,将攻打哈萨克的军队、在准部的驻军大部分调往阿尔泰山区。</p>
清军离开之前,为防已投降的准部军队叛乱,又将他们解散,令其各回牧地放牧。</p>
整个准部就几乎处在无清军驻扎的状态。</p>
……</p>
画面一转。</p>
乾隆面黑如碳,咬牙切齿道:</p>
“朕平定准噶尔始意,欲按其四部分封四汗,众建而分其势,使之之各自为守,以奉中国号令,聊示羁縻而已!”</p>
“然这等蠢愚无知之辈!”</p>
“不能承太平之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