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雨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4章 沟通,剑走偏锋的大明,郁雨竹,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沟通
沟通</p>
潘筠算不出来,妙真也没算出来,但她道:“但龟壳显示不是坏事,小师叔为何突然提起双阳村和槐花村?”</p></p>
因为她突然收到他们大量的功德值啊。</p></p>
潘筠已经总结出经验来了,做好事,要么当场收到功德值,要么过一段时间就会收到。</p></p>
这个过一段时间呢基本会在半个月内,且一般只会收到一次。</p></p>
极少部分人会因为同一件事给她两次功德值。</p></p>
认真说起来,于婆婆带的这些孩子也是例外。</p></p>
他们每天吃饭都要感谢一番,每感谢一次她就收到一次功德值。</p></p>
但实际上,她也给别人送过粮食,但除了最开始收到+1+2这样的功德值外,后面就没再收到过,甚至再送一批去都没有了。</p></p>
潘筠是个功利的人,拿不到好处,慢慢的就不送了。</p></p>
只有于婆婆带的这一群孩子,即便她不在家,也要给钱托人给他们送粮去。</p></p>
可以说,被关在龙虎山学宫里学习的日子,她的功德值全靠他们给了。</p></p>
双阳村和槐花村,当时他们离开村子后她就收到大量的功德值,她仔细看过灵境显示出来的统计信息,每一个人都有。</p></p>
后来,她又陆续收到过几个人,由工匠一字一字照着刻画上去的。</p></p>
自从陈秀才运作,把全村的土地以买卖的方式收在自己名下之后,县衙和慈幼院的人就不来了。</p></p>
倒是进村的媒婆变多了,还有好几个地主的管家私下来找他,想要和他买地。</p></p>
都被陈秀才拒绝了。</p></p>
他放出“不灭倭寇不成家,若违此誓,天诛地灭”的话,媒婆也不来找他了。</p></p>
只剩下那些管家和牙行的人来回的跑。</p></p>
陈秀才虽厌烦,却知道双阳村和槐花村想要存活,就不能强硬的拒绝,将人全部得罪。</p></p>
于是,他一边与人虚与委蛇,一边带着人在县里寻摸,慢慢挑选出了一些擅种地,又老实的流民,让他们进村或做长工,或做佃农。</p></p>
他不敢招收那些沾亲带故,同出一个村的流民;也不敢招太多没有家人,独一个的长工。</p></p>
村里的土地,他宁愿荒着,也不肯冒险招入太多人。</p></p>
在他的努力下,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两个村子恢复了生机,开始步入平稳。</p></p>
他花钱定做的石碑也送到了。</p></p>
县衙不上报,甚至连县志都不记载的东西,只能他来记。</p></p>
“记在石碑上,石碑不碎,事迹便不消,后人,尤其是我们两个村子的后人,势必牢记此仇,铭记此恩,碑在,恩仇便不可忘。”</p></p>
陈秀才站在石碑旁,抬头遥指上面的文字,一字一顿的教他们念出来,“正统八年十月十二日,有倭寇绕城上岸,袭击双阳村和槐花村……”</p></p>
所有人跟着抬头,其中认字的人不多,但他们却睁着大眼睛,跟着陈秀才一字一字的往下念,很快就念到了他们父母的名字,兄弟姐妹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小伙伴的名字……</p></p>
后半段则是写了潘三竹泉州杀寇的事迹,再然后写了潘筠带着潘三竹的善意来村子的事,并写了潘筠给他们定下的善款去向和规矩……</p></p>
时间会抚平人心中的伤害,也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遗忘仇恨。</p></p>
陈秀才却不允许他们忘记,所以特立此碑,让子孙后代记住此仇,也要记住他们和潘筠的约定。</p></p>
石碑下,两个村子幸存的人仰着头看上面的名字,记住了潘三竹、潘筠、妙真、妙和、玄妙和陶季。</p></p>
这其中除了陈秀才有所怀疑外,没人知道潘三竹和潘筠是同一个人。</p></p>
雄心和感恩之情在胸中激荡,他们记住了倭寇的仇,也记住了潘筠等人的恩。因为潘三竹和潘筠的名字排在最前面,所以孩子们记得最牢,尤其是潘三竹这个名字。</p></p>
三竹三竹,特别好记,而且他们这段时间没少听这位女侠的杀寇的故事,她已经越过潘筠成为他们的第一偶像。</p></p>
所以潘筠的功德值哐哐往上涨。</p></p>
当然,她此刻并不知道石碑立起来了,并在将来成为附近几个村子祭拜、祈愿的地方,让她总能在特定的时间里收到功德值。</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