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政治抄底
江湖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 政治抄底,纯生孩子把胎头推回去,江湖猫,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常以山一看顶头上司要栽,很明智地选择了袖手旁观。
不过他仍然担心吕光耀坐实罪名后会牵连到自己,于是重新落座后,他小心翼翼地跟庞靖忠和陈廉打听情况。
关乎办案隐秘,两人自然三缄其口,但还是适当安抚了一下,表示只要常以山没有与吕光耀沆瀣一气,他们也会帮衬说情。
“我自然不会干那些天怒人怨的勾当,再说了,我在这浩典阁办差,手捧的是清汤寡水,但凡有些能耐和关系,早被上调了。”常以山苦笑道。
“我看常兄你做事周到又谨慎,如今泰安城多事之秋,也是用人之际,或许不久之后就能获得重用了。”庞靖忠宽慰道。
“承你吉言。”常以山回了一杯酒,却并不抱太大的希望。
庞靖忠只是一个总旗,又无决定他前程的能力,听听就好。
事实上,庞靖忠也正为前途犯愁。
虽然此次立下大功,但熊海涛正有意地淡化他们三人的贡献。
他昨日送了五百两银子,既是为了帮陈廉拿介绍信,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他希望熊海涛收下这份孝敬后,能帮忙向上头举荐,封他一个试百户当当。
但熊海涛一句等自己升迁了再提携他,摆明了是画大饼。
陈廉看着两人谈到前途都有些意兴索然,想到机缘系统的【禄】,进而想到了赵白。
“常兄,泰安书院的副院首赵白先生,你对他了解么?”陈廉询问道。
“赵白先生的名声自然听过。”常以山沉吟道:“说起来,他也是在官场中郁郁不得志。”
庞靖忠打岔道:“我听闻赵白先生,之前曾在京都为官,于东宫担任过前任太子的侍读?”
太子侍读的身份不一般。
前任太子的侍读,这身份更不寻常!
常以山左右看看,压低了声音:“不错,而且赵白先生的老师,曾是内阁辅臣、太子太师闫文清大先生。”
庞靖忠面露骇然,随即思忖了一会,道:“那我大概知晓赵白先生为何会沦落到泰安书院了。”
“大哥,我不知道啊。”陈廉苦笑道。
“大哥知道你心急,但莫急,慢慢说。”
庞靖忠斟酌了一下措辞,缓缓讲述起这里头的故事。
闫文清是当代名士,巅峰时期曾是内阁三大辅臣之一。
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的老师,加封太子太师。
如果不出意外,等太子继位登基了,闫文清自然会进一步被重用。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太子薨。
随之而来的是一轮新的国本之争。
在改立储君这事上,朝廷和皇家的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从而引发了一场政治洗牌。
不知何故,闫文清挂冠离去,但也有说法是他是因为站队问题遭到了皇帝的憎恶,被罢免了。
总之闫文清就此彻底失势,一直待在家里足不出户,也不见客。
至于闫文清的爱徒赵白,原本在京都也是前途无量的中生代官员,能当上太子的侍读,就预示着他会继承闫文清的衣钵,未来辅佐新君。
结果太子没了,老师栽了,赵白也凉了。
十几年前回到了老家泰安府,在书院任教。
至于这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发配,都不重要了。
倒是赵白在泰安书院的事迹,颇有些故事性。
按陈廉的理解,就是躺平摆烂了!
“赵白先生在泰安书院的教书风格很特别,有人视之为离经叛道,有人奉之为革故鼎新,总之争议颇多。”庞靖忠评价道。
“而且赵白先生私底下的行径,也颇受诟病,比如经常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书院很多人觉得他有辱斯文,但我是觉得他不拘小节。”常以山笑道。
或许他是挺欣赏赵白的,只是在这个礼教社会,支持赵白的肯定是少数。
“对了,他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事迹,就是创办了一家邸报社,叫浮生绘,主要搜集时下的逸闻轶事,刊印之后向百姓分发。”常以山补充道。
“我们卫所的人也常看浮生绘,尤其是一些达官贵人的丑闻,诸如偷奸乱伦、性病隐疾、爱恨情仇……”庞靖忠难得露出了眉飞色舞的神采,看来是浮生绘的铁粉了。
陈廉听得忍俊不禁。
这不就是八卦周刊的狗仔嘛!
这位曾炙手可热的权臣,居然自暴自弃干起了狗仔,路子未免走得太野了。
不过凝心细想,陈廉觉得赵白这么做,或许有点自污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