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9章 浩荡海天秋,娇软美人,破贼校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还有河南彰德府赵藩、怀庆府郑藩、汝宁府崇藩、均州府徽藩、山东德州德藩和湖广长沙府吉藩,被除国废藩。其余诸藩宗室被召集在京,人人过关,严加审查。</p></p>

此两番手段下来,想必此后地方再无人敢明目张胆地阻碍清丈田地,只需谨防其它小伎俩即可。但高新郑不能坐享其成,不用承担责任啊。到底是他在为西苑先登选锋,还是西苑在为他劈荆斩棘?”</p></p>

曾省吾一拍桌子,大声赞叹道:“水濂公说得好!只有臣为君驱使,甘为先锋,那有臣逼君为前驱,自己躲在后面坐享其成!</p></p>

学生一定在弹劾奏章里把这个意思说透!狠狠挫一挫高新郑的锐气!”</p></p>

张居正拱了拱手:“有劳三省了。”</p></p>

曾省吾跃跃欲试,急着回都察院摇人一起写奏章,又见潘晟有私下话跟张居正说,便起身告辞。</p></p>

阁房里只剩下张居正和潘晟两人。</p></p>

潘晟身子向张居正方向微倾,轻声道:“叔大,京中有不少孟浪学子大喊,现在是中国千年之大变局。老夫觉得没有那么玄乎,但时逢大争之世却不假。</p></p>

大争之世,必须要去争。叔大,你蛰伏这么几年,也该出来争一争。”</p></p>

张居正目光炯炯,静静地听潘晟继续往下说。</p></p>

“内阁中,叔大的对手只有高新郑。”</p></p>

张居正笑了,“水濂公何出此言?”</p></p>

潘晟呵呵一笑。</p></p>

“叔大考究老夫。陈逸甫(陈以勤)还算是位能臣,但是与你们一比,就显得十分平庸。他啊,早晚要出阁,致仕回乡。</p></p>

李子实(李春芳)与前首辅徐公关系密切,状元公出身,民籍扬州府兴化县,祖籍应天府句容县。</p></p>

以前遵从徐公号令的江南一党,现在大多数唯李公是从。</p></p>

只不过殿下对江南一党素无好感,殿下在东南的柱石是新学一党,是另外一群人。</p></p>

李子实只是推陈出新的过渡而已,早晚会被赵大洲取代。</p></p>

叔大,你的对手是谁,不言而喻。”</p></p>

潘晟说得有些口干,端起茶碗喝了两口温茶,润了润喉咙,继续往下说。</p></p>

“嘉靖二十八年,叔大上《论时政疏》,言及宗室、人才、吏治、武备与财税五大弊政。这些年,你虽然身在翰林院等清贵之地,却十分清楚大明实情积弊。</p></p>

前些年你还是清流时,常常与人激辨。</p></p>

当时老夫也好做王霸之辨。叔大毫不客气地批评我等‘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的道理,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一再强调富强即为仁义,同为王道。</p></p>

富强在于富国强兵,在于整饬吏治、关键解决财用大匮。在此前五弊政的基础上,叔大还提出了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项新政大略。</p></p>

老夫也接受了叔大的治国理念,成为志同道合之人。”</p></p>

潘晟说得有些激动,“高新郑也大行新政,大言‘苟出乎义,则利皆义也;苟出乎利,则义皆利。’他的新政也是宁边备、选人才、清吏治、厘财税。</p></p>

说的一套套,不比张叔大你的差。</p></p>

听其言,观其行。</p></p>

他的新政做过几回实事?</p></p>

盐政,高新郑大张旗鼓,门生二十四天罡出京入淮,结果闹得灰头灰脸的回来。</p></p>

还是殿下派海公为首,王子荐为辅,一番整饬,然后庞少南善后。最后得以天下盐政大善,盐税齐全,国库税银为之一宽。</p></p>

盐政如此,清丈田地也是如此,遇到艰难就袖手躲到一边,让殿下冲锋陷阵,可有半分人臣之德?</p></p>

与其让高大胡子以新政沽名钓誉,不如叔大你干脆把他踢出阁去,接过新政大旗,带着大家,脚踏实地,革新除弊,中兴大明!”</p></p>

张居正经过几年沉淀,在内阁里默默观察老师徐阶、以及其他阁老和尚书们的斗争手段,成长得非常快。</p></p>

现在的他不再是很容易一惊一乍的愤青,是位成熟稳重、心思缜密的阁老。</p></p>

潘晟的话说得很中听,也非常合他心意,但张居正只是不停地点头,没有显得有多激动。</p></p>

在收到冯保以含蓄手段传来的信息后,张居正心里明白,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了。</p></p>

第一鸣就是踢高拱出阁,接过新政主导权。</p></p>

身为朱翊钧的老师和近臣,张居正很清楚隆庆年间的新政,只是嘉靖末年的延续,以聚财源、收兵权、平外患为主,同时进行一定规模的摸索性改革。</p></p>

调查实情,试探阻碍,为下一步深入全面的新政改革做准备。</p></p>

太子殿下年少,但做事非常慎重稳健。</p></p>

他收拢兵权、拓聚财源后,有的是时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可以跟旧势力慢慢磨,打持久战。</p></p>

冯保突然悄悄告诉他,隆庆帝身体大坏,估计坚持不了多久,那自己就要暗中加快步伐,至少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大变之时,一击成事。</p></p>

“叔大谢过水濂公以及诸位贤达的支持。张某现在的心里,只有阳明先生的一首诗。”</p></p>

“哪首诗?”</p></p>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p></p>

潘晟若有所思,缓缓地点了点头。</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沈听雪和清冷太子的小说叫什么

深巷藏猫崽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雨天下雨

重生从1993开始

月阳之涯

长生道君:我修为没有瓶颈

战锤打榜

重生幼儿园,系统让我去高考?

南风抚月

重燃青葱时代

蜜汁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