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5章 孔圣人神主位何在?,娇软美人,破贼校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人间自有正道在!</p>
可是再一仔细听,众人议论这些科目学起来很难,担心自家孩子们学起来有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p>
纷纷感叹,大纲太新,教材太新,都没地找私教。</p>
话里言外,都在夸考进江夏公学的人,如何的优秀,如何的有前途,对于名教理学,却是只字不提。</p>
耿定向气得差点吐血。</p>
自己太难了,问津书院太难了,入读读圣贤道理的学子越来越少了。</p>
根据礼部颁布的新学政制度,从万历二年开始,县考招录本地户籍七到十二岁童子。县公学就读三到五年,可参加府考,考中可入如江夏公学之类的府公学。</p>
府公学里就读三到五年,可参加省考。成绩优秀者被南北国子监、以及京师学院招录,合格者被江汉公学录取。</p>
其余按照成绩被技工学校(讲习所)、专科学院录取。</p>
中间还有部分直接被清河士官学校、上海航海学校、天津航海学校等陆海军设置的士官和技术士官学校录取。</p>
技工学校以及陆海军士官学校也大量从县公学在府考的落榜生。</p>
总之,考上府一级公学,前途光明。</p>
考上县学,基本也前途无忧,总有一份可保一家衣食无忧的职业等着他。</p>
县考最简单,只需要读过两三年私塾,能识字、简单算数即可。</p>
府考就上难度了,考的是国文、数学和格物基础。</p>
这些科目县学会教,但问津书院不会教,它只教四书五经,圣人义理。你就算学得满腹经纶,也只能过县学门槛,过不了府考,更不用说省考。</p>
至于乡试和会试,现在正式叫做国朝地方/中央官吏招录考试,每年一次。</p>
县考、府考、省考和乡试(地考)放在秋天,四考几乎是同一时间开考。</p>
会试(央考)还是放在春天。</p>
京师学院以及省级公学学子们方可参加乡试。乡试考中者,已经成为本省的实习吏员,半年培训和实习合格者成为公务员,也就是此前的末入流级别吏员。</p>
三年后,正式开始磨勘,从九品、九品一级级往上升。</p>
乡试部分优秀者和南北国子监监生可参加会试,会试录取者为实习官员,半年培训和观政合格者,直接从八品开始磨勘晋升。</p>
会试部分优秀者,被选为庶吉士,一年也就十五位,吏部“小名单”的人物,培训和观政合格后,起步就是从七品。</p>
大家把颁布的新学政制度研究透了,没人再去就读问津书院了。</p>
只教四书五经,包进府学和省学吗?</p>
不包?</p>
那我学个屁啊!</p>
我读书是奔着前途去的,又不是个人爱好。</p>
饱读史书的耿定向知道,理学在国朝兴盛了两百年,完全在于太祖皇帝干纲独断,制定的科试制度里,读理学能考中举人进士,能做官。</p>
所以天下读书人才会趋之如鹜,摒弃了其它学问,专心扎在四书五经里。</p>
科试不中,你就算是才高八斗、有经天纬地之能也没用。</p>
现在万历帝挟不输太祖皇帝的威势大改科试制度,这是在刨名教理学的根。</p>
如果完全这样考试,耿定向还高兴了。</p>
现在有资格参加乡试和会试的秀才举人们,只会四书五经,你考那么多杂科,他们根本没希望。</p>
绝了他们的路,终会酿成大祸。</p>
耿定向乐于见到。</p>
可是朝廷打了补丁。</p>
现在的秀才和举人们,都可以参加乡试和会试,博取入仕资格。目前的考试难度降低,主要考秀才举人拿手的国文,其余只考数学和格物基础,还非常简单。</p>
此外,朝廷出版了《数学》和《格物基础》“考前辅导书”,速成简易版。还鼓励秀才和举人们到各府级公学补习数学和格物基础,免费。</p>
不过朝廷也提醒了现有存量的秀才和举人们,抓紧时间,等到省级公学学子大批毕业,开始参加乡试和会试,竞争对手变强,考试难度也翻倍提高。</p>
还有个三四年的缓冲时间,你们好自为之。</p>
一点漏洞都不留啊!</p>
耿定向心痛啊,看着李贽、曹国宗,还有武昌知府、知县等一干官员,眼睛都要喷出血来。</p>
你们也是读圣人经义,科场连捷搏出来的。现在你们的根基被刨了,为何还不出来反对?</p>
但耿定向知道,这根本没用。</p>
这些官员对新的学政录才考不考四书五经是无所谓,反正他们已经上岸了。现在的现实情况是他们支持新学政和录才制度,就能继续做官;敢反对,立即没官做。</p>
严重的可能会与王遴、李珊等人一样,秋后在菜市口吃一刀。</p>
这些官员会怎么选?</p>
耿定向恨得牙根都要咬碎了,双目微红,一身的怨气让旁人都略有所感,不敢靠近。</p>
耿定理看在眼里,不由上前去,轻声劝道:“兄长,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置气的。”</p>
“学什么?学怎么离经叛道?”耿定向鼻子一哼,拂袖离开。</p>
嘉宾们跟着李万意继续离开教学楼,参观了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以及学生宿舍。</p>
办公楼是老师批改作业、备课以及开会的地方,两层楼高,十二间办公室,还有一间大会议室。</p>
图书馆是有台基的厅堂,里面有数千册书,都是新近南京和京师几大书社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的书籍。</p>
嘉宾们顺手拿起几本,翻阅了一番,字迹印刷清晰,都是简体字,有标点符号,大部分是从左到右的横行排版。</p>
总要照顾一下资深公务员几十年养成的习惯。</p>
少部分是翻印的旧版书,还是从右到左竖行排版,不过也都是简体字,有标点符号。</p>
这些书籍,耿定向稍一过目就丢弃一边,就像是碰到了有毒的蛇虫。</p>
“什么都改,改得乱七八糟,还叫人怎么读书?”</p>
耿定理在一旁劝道:“兄长,皇上励志图新,大作为下自有一番新气象。”</p>
“这就是新气象?不堪入目!”</p>
耿定向又哼了一声。</p>
接着嘉宾们又参观了学生宿舍。</p>
全是男生,不用分男女宿舍。</p>
三层楼,前面是走廊,后面是房间,一层楼有十二间房间,每间房摆着四张木制上下床,可住八人。</p>
每层楼尽头有一大间洗衣房,还有一大间厕所。</p>
水来自楼顶的大水塔,需要学子们每天轮班用水车压水上水塔。</p>
人工自来水。</p>
两栋宿舍楼可住五百七十六人,而江夏公学,目前只招录了五百六十人。</p>
食堂就是一间很空旷的大房间,中间有水泥柱子,可容纳五六百人。</p>
放着一排排长桌子和长椅子。</p>
李万意请嘉宾们坐下,然后朗声说道:“诸位参观了我们江夏公学,可有什么指点,还请不吝赐教。”</p>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耿定向腾地站起来,厉声问道:“孔圣人神主位何在?”</p>
众人鸦雀无声,神情复杂地看向浩然正气骤然灌顶的耿定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