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表示很乱的海瑞,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表示很乱的海瑞

表示很乱的海瑞</p>

等海瑞平复心情坐下后,朱翊钧抛出一个问题。</p>

“东南为何富足?”</p>

赵贞吉、徐渭和海瑞面面相觑,最后徐渭说道:“世子,我原籍浙江绍兴,东南人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p>

他跟在朱翊钧身边大半年时间了,已经跟得上这位的思路,很清楚世子所想,以及想要的答案。</p>

“东南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粮食不仅自产自足,还能出运它地。还盛产丝绸、棉布、茶叶等物,畅销海内外,获利颇丰。故而有天下钱粮近半在东南之说。”</p>

朱翊钧抚掌称赞:“文长先生说得对。东南有粮,不需要另外掏钱外购粮食。</p>

还能往外卖丝绸棉布等物,收获大量的钱财。所以富人愿意营造园林府邸,四处购买。北方的皮草,海外的香料,西北的药材,西南的木材,无所不买。”</p>

海瑞冷哼了一声:“奢靡浪费,劳民伤财。”</p>

“不,刚峰先生。东南这样的繁华才是真正的繁华,他有出有进。百姓们手里有钱,愿意四下采办,是好事。”</p>

海瑞摇头道:“怎么是好事?这些钱用来救济穷苦百姓,多好啊。”</p>

“救济穷苦百姓是一方面,那是做善事。哪有让人挣到钱就要他拿出来做善事的?如此这般,谁愿意挣钱?还不如大家躺平摆烂算了。</p>

再说了营造园林、采办货品,也是有益百姓之举!”</p>

“如何有益?”</p>

“营造园林,不需要雇请工匠和杂工了吗?他们得了钱财,就能买粮食,添衣服,养活一家老小。</p>

采办各地货品,比如采办铜器,西南铜矿矿工,成都铜匠,运铜器顺江到东南的船夫,都赚到了钱,能够养活一家老小。</p>

如果如刚峰先生所言,不营造园林,不采办货品,那些工匠、杂工、矿工、铜匠和船夫,如何养活家小?”</p>

海瑞刚想说可以种地,可是转念一想,人家家里有地,何至于去做这些事?</p>

看到海瑞被自己问住,朱翊钧继续说道:“钱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起来,像大江大河一样流动起来,这样就可以搭载许多的船只,搭乘无数的百姓。</p>

比如一百文钱,丝绸商收丝茧给到茧户,茧户买米给到米商,米商付工钱给船夫,船夫买棉布给布商,布商付工钱给纱工,纱工买酒给酒铺,酒铺付税给到官府。</p>

一百文,一天之里转了多少圈,促进了多少交易,养活了多少人口?</p>

相反,这一百文钱被藏在地窖或收在府库里,放一年,一百文还是一百文,有促进交易,养活了多少人口吗?</p>

这一百文跟此前的一百文,都是一百文,差异在哪里?”</p>

赵贞吉和徐渭跟朱翊钧待久了,日常讨论和交流中经历类似知识的熏陶,多少能想得明白。</p>

海瑞却是把脑子转冒烟了。</p>

圣贤书里没讲过这玩意啊!</p>

怎么理解啊!</p>

朱翊钧又补充了一句:“刚才一百文钱,转了七次手,等于七个人用一百文钱买到了各自所需要的东西。</p>

那这一百文钱算下来,是不是一百文钱当成七百文钱用?”</p>

海瑞的脑子已经冒烟了。</p>

一百文钱转七次,当成七百文钱花。</p>

这样算,对不对?</p>

小小的一百文钱,还有这么大的学问?</p>

海瑞搜刮了脑子里所有的知识,好像在《盐铁论》、《史记.货殖传》里有提到过类似的字眼,但是意思和跟世子提到的说法,相差甚远。</p>

世子是从哪里听到的这些学问?</p>

赵贞吉?</p>

徐文长?</p>

看他们也是一脸震惊的样子,好像也不是他们传授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恶雀栖金枝

大麦若水

七零:捡来的军官非要宠我怎么办

九尘木

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

月下小河

骇客机械师

凡小伟

知否:我是徐家子

马空行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团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