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这回又轮到张居正,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回又轮到张居正

这回又轮到张居正</p>

朱翊钧接到王一鹗的密报,想了一会,对祁言说道:“把徐阁老、李阁老、陈阁老和张阁老请来。”</p>

“是。”</p></p>

殷士儋被踢出内阁后,内阁只剩下这四位阁老。</p></p>

两刻钟后,徐阶、李春芳、陈以勤和张居正赶到。</p></p>

见礼后,朱翊钧请他们坐下,奉茶后开门见山。</p></p>

“漕督王一鹗急报,提督操江吴时来率兵巡视江防,遇到江匪,一路追赶。好巧不巧,江匪窜入运河,逃至扬州城,然后破了扬州大盐商韩家的宅院。</p></p>

最后江匪被剿杀,韩家被灭门。”</p></p>

四位阁老一听,心里直摇头。</p></p>

拙劣啊!南京城那帮勋贵百官,清闲惯了,当官做事的手艺都退步了,做得太糙了!</p></p>

明眼人都能看出猫腻来,还指望能瞒住北京城里这一堆的精明人?内阁、六部、都察院,还有西苑这位,哪位不是七窍玲珑心,玩心眼的大宗师?但是张居正想得更深。</p></p>

南京城里的勋贵和百官,虽然比不上北京城里的人精,但是按理说不应该手艺这么糙,糙得令人发指。</p></p>

会不会有人在里面玩花样,把南京城里的那些人给坑了?</p></p>

很有可能啊!会是谁呢?</p></p>

张居正眼睛瞟了瞟恩师徐阶。</p></p>

在内阁待久了,掌握的信息也多了,张居正现在的眼界和“格局”比以前要高多了,看问题也看得更通透。</p></p>

这次两淮巡盐,首当其冲是高拱为首的户部要政绩,要银子。</p></p>

但是大力支持这件事的太子殿下和恩师徐阶,图什么?朱翊钧扫了一眼众人,开口道:“徐阁老,此事非同一般,孤想听听你的意见。”</p></p>

徐阶捋着胡须,侃侃而谈。</p></p>

张居正一心两用,支着耳朵倾听徐阶发言,心里还在继续盘算着。</p></p>

太子殿下不缺银子,但他站在储君的立场上,肯定希望借此机会整饬盐政,把这个积弊百年的沉疴纠正过来。</p></p>

但这只是第一层意思。</p></p>

太子做事,还得往深处看。</p></p>

最近朝野上下流传一个传言,说南京城悬于东南,拥有南直隶六部职权,有尾大不掉之势。</p></p>

所以朝廷想取消南直隶,把大明这块最富庶的地方,各设布政司,分而治之。</p></p>

张居正相信,这个传言不是空穴来风。</p></p>

他是太子近臣,知道太子殿下曾经在统筹局设立了教化科,从司礼监拨出大量印刷、造纸工匠给它,还指派李贽去执掌。</p></p>

徐阶做最后总结发言:“臣的意见就是,当严查!南直隶出了这么大的事,说明地方治理和兵备,都有大纰漏。”</p></p>

他的话在张居正的意料之中。</p></p>

朱翊钧又对李春芳说道:“李先生,你的意见如何?”</p></p>

李春芳想了想答道:“徐元辅说得极是。臣看来,出这么大的事,说明南直隶吏治堪忧。南直隶府州县的磨勘,掌握在南京吏部。迁黜也是南京吏部报上来,北京吏部悉数听从。</p></p>

臣觉得,确实要深查,还要查南京吏部.”</p></p>

张居正听得明白,心里冷笑一声。</p></p>

果真如此。</p></p>

教化科好手段,早早就在为国策造势了。</p></p>

李贽此人,才干只能算是中上,关键是此人很有想法,居然在阳明显学上,建立了一套学说。这套学说颇能蛊惑人心,又能自圆其说。</p></p>

开始时在一念堂传讲,后来通过教化科慢慢传到东南,结果深受那些新兴起的富商们欢迎。</p></p>

这些人跟着统筹局一起发家致富,富甲一方,遍及南直隶、两浙、福建广东,以及山西。势力不容小视。</p></p>

关键是他们是太子一党的钱袋子,重要的根基。</p></p>

前两月,太子殿下悄无声息地把教化科改为宣教局,归在督办处名下。</p></p>

什么叫宣教?</p></p>

省方宣教,化制殊类啊!</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恶雀栖金枝

大麦若水

七零:捡来的军官非要宠我怎么办

九尘木

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

月下小河

骇客机械师

凡小伟

知否:我是徐家子

马空行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团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