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9章 海瑞要来徐府拜访?,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海瑞要来徐府拜访?
江南,长江边上的瓜州岸边的水驿站。</p>
皇甫檀背抄着手,站在驿站后院的阁楼二楼走廊上,眺望着远处的长江。</p>
一轮皓月照在江面上,拖成一道白练。江水波动,白练马上化身成了一条白龙,时而水面,时而水底,还有月光下粼粼波光,一时鱼龙舞。</p>
见到此景,皇甫檀忍不住念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
“王安石有什么好?好学泥古,论议迂阔,为政多所变更,不晓事又执拗。”舒友良端着一盘水果上来,嘴里叨叨,“江苏巡抚,连盘水果都不敢收,还得自己掏钱去买,老爷,你这官也做得太失败了!”</p>
海瑞跟在他身后,从楼梯上到二楼,对舒友良的话当着耳边风。</p>
“浩举念王荆公的诗,心有所感?”</p>
皇甫檀连忙答道:“老师,门生只是一时有感而发,没有多想。”</p>
海瑞在座椅上坐下,随意指了指,“浩举也坐,我们一起赏月赏景。”</p>
“是。”</p>
“明月何时照我还?”海瑞捋着胡须,喃喃地念道,突然问道,“友良,记得嘉靖二十八年,我们一起上京参加春闱吗?当时,到底要查什么?”</p>
他看了舒友良一眼,连忙补充道:“小侄只是好奇,随便问问。”</p>
舒友良嘿嘿一笑,“你随便问问,我也就随便答答。老爷出京时,皇上给他看了户部这几年清丈田地的成果。</p>
南直隶居然只清丈出两百三十三万亩田地,比隔壁的浙江少了近一半。</p>
南直隶啊,还没分家的安徽、江苏和应天府,淮东淮西,苏北和苏常松江,哪一处不是富庶肥沃之地,居然比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清丈出来的田地还要少。</p>
这是不给皇上脸面呢?还是不给皇上脸面啊?”</p>
皇甫檀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p>
他这几年参与喇唬会,游历各地,知道安徽淮北和淮西,由于淮河年年为灾,田地并不广袤,大抵集中在淮南一带。</p>
江苏却真得富的流油。</p>
淮安府的淮东虽然也饱受黄河和淮河水患之苦,但往南的扬州府、江南的镇、苏、常、松四府,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天下赋税重地。</p>
皇甫檀说道:“友良叔,因为这里物宝天华,地灵人杰,出的官宦缙绅太多,他们连成一片,互相抱团,有恃无恐啊。”</p>
舒友良嘴巴一撇,“有恃无恐?这些家伙,离京师太远,不清楚皇上的手段。老爷说过,我们皇上性子刚毅,心志手段,都是一等一的。</p>
你看看,从嘉靖四十三年,倒查庚戌之变开始,只要被他抓到大把柄,那次不是杀得人头滚滚。</p>
跟你说吧,相比起我们皇上,我们老爷更像是念经吃斋的大善人。”</p>
皇甫檀大吃一惊,“朝廷要在东南兴大狱?”</p>
“兴大狱又如何?”舒友良不屑道,“这些官宦缙绅,平日里是如何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我们都是知道了。</p>
他们巧取豪夺,侵占大量田地,然后飞洒诡寄,用各种法子隐匿田地,逃避赋税。他们享尽荣华富贵,却把赋税推给普通百姓。</p>
这样的人难道不该严惩吗?”</p>
皇甫檀也曾是受害人之一,对那些官宦缙绅也同情不起来,他只是到现在也不知道,朝廷会如何严惩那些有恃无恐的江南官绅?</p>
“友良叔,一个南闱舞弊案,无法让江南那些官宦缙绅伤筋动骨。”</p>
舒友良嘿嘿一笑,“你太小看我们皇上,江南这么多官宦缙绅,一个南闱舞弊案,筐太小了,装不下那么多人。”</p>
“那”</p>
舒友良打断皇甫檀的话,“不要那啊那的,不该打听的不要打听。”</p>
这时,海瑞面色凝重地回到二楼。</p>
“老爷,赶紧吃瓜啊。通泰二州多沙地,种出的西瓜格外好吃,又脆又甜。不过我听说上海几家棉布纺纱厂,在通泰二州或买或租,囤下大量的土地,种植上海农科所的棉花良种。</p>
以后这么好吃的沙地瓜,可能会越来越少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