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贼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3章 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苏州督粮署衙门审案流程,跟顺天府通判袁咸安审案一样,还更加娴熟流畅。</p>

徐阶刚才说过,赵贞吉主持的司法改革,最早的试点,是得王一鹗的支持下,在徐州、淮安和扬州三府展开的。</p>

当时扬州和淮安两府官场,因为国朝做得再妙,没有在科试上证明过自己,文采再好也是昙花一现,或是不服众。</p>

比如徐渭文采举世闻名,可是因为科试不利,就是不被主流士林承认。</p>

只有诗词文章做得好,科试又能连连报捷,才能算得是真正的名士大儒。</p>

这些名士大儒多半是中进士后,在翰林院刷一波名声,又抓住朝堂上发生的某件大事,或者盯着某位权贵大臣,站在道德高地,狠狠弹劾一本,刷一波名声,然后顺势“被贬”回乡。</p>

载誉而归的他在东南名声更盛,身上功名又没有被褫夺,继续享受优免待遇,生活无忧。</p>

在书院教书,开文会,出文集,名满海内,在地方江湖上与庙堂上的好友们遥相呼应。</p>

这些好友会做官,在朝堂上叱咤风云,时不时刷刷名声,在翰林科道等清贵职位上辗转,打熬资历,一步步往上爬。</p>

唯独一点,不要叫他们去地方操持实务,很容易翻船的。</p>

于是他们一在庙堂,一在江湖,遥相呼应。</p>

我在朝堂上大声疾呼,你在地方大造声势,影响国策。</p>

比如轻徭薄税。百姓乡绅们实在是太苦了,需要缓口气。</p>

比如严厉海禁。放开海禁,大家都可以海商贸易,那岂不是乱了套!</p>

以上只是他们分工合作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在为国抡才上配合,为大明王朝源源不断地输送可用之才。</p>

名士大儒们在地方上“教书育人”,发现青年可造之才,大肆为其扬名。张居正当年也得过“江陵神童”的美名,然后县试、府试、院试一路过关斩将。</p>

名士大儒们再三扬名的俊才,三试考官居然不录取他们,是学识平庸不识才?还是嫉能妒才打压人才?</p>

任何一顶帽子,三试考官都扛不住,只能任由名士大儒们兴风作浪。</p>

关键是乡试。</p>

乡试一是考官由礼部选派翰林词臣下来主持,他们本身就是名士大儒,不吃你以前那一套。</p>

二是名额极其金贵。</p>

比如南直隶的南闱,每县两三百诸生,大概是十选一,选出三十位生员获得乡试资格。南闱合计有三千多名入考生员,选取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位举人,平均三十位生员出一位举人。</p>

算算这比例有多低,名额多金贵。</p>

所以名士大儒兴风作浪在乡试不管用,必须朝堂上的好友们出面。</p>

暗地里大家坐下来好好协商,这一科伱们这一脉人丁兴旺,可以多录几位,下一科就该补给我们了。</p>

要是不讲规矩,那大家都没得玩了。</p>

这时考官们有话说了,你们把名额定下来,好处都分了,我们呢?</p>

我们在京师清苦了好几年,终于盼到有外放的机会,准备把前几年的亏空好好补一补,你们总不能让我白欢喜一场吗?</p>

当然不会亏待这些功臣考官们。</p>

回报的方法有很多。</p>

一是拜房师、座师,中试的举人给阅卷的考官送上一份拜师礼,感谢他有慧眼,在数千试卷中把自己那份给圈点出来。</p>

二是出文集。乡试考官们都是有些才华的,平日里都有写些文章诗词。</p>

当地缙绅仰慕才华,主动请求给考官整理文章诗词,再把他们的上疏也一并整理出来,编成文集,请数位名士做序,然后刊印发行。</p>

即得名。</p>

你看这位考官的诗词文章写得多好,诸位名士大儒都交口称赞。</p>

你再看这位考官的上疏写得多好,忧国忧民,真是好官啊。</p>

还得利。</p>

负责集文刊印的缙绅会说,这文集实在是卖得太好了,本地几家书院在买,各县的生员诸生们也在买,以为典范楷模。</p>

书卖得好,自然这润笔费就给得高了。</p>

考官们两袖清风来主考,满袖金风而归。</p>

用这个考验乡试考官,哪位考官经得起这样的考验?</p>

李梁安在公诉文书里,详细地把这些腌臜事一一揭示出来。</p>

主考官甲收了二十五位门生孝敬,出了三本销量火爆的文集。</p>

同考官丙收了十位门生孝敬,出了一本销量不温不火的文集。</p>

但他的字写得好,隆庆元年来南京主持南闱时,上百家东南乡绅们,请他为商铺、桥、祠堂、学堂题字,以彰文采。</p>

这个可是真正的润笔费,非常地润啊!</p>

此外还有考试完后,秦淮河连开数日文会,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p>

主考官乙回京时,多了一位小妾,是秦淮河一位花魁,与乙先生以文会友,情投意合,于是同与文会的众人,有感两人情比金坚,便凑钱赎出花魁,成就一段佳话。</p>

如此风雅之事,在场的人恨不得一天来一次。</p>

可是在李梁安的公诉文书,毫不客气地揭露,那次赎花魁属于主考官乙临时加价,当时主持这次南闱的名士大儒们非常生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恶雀栖金枝

大麦若水

七零:捡来的军官非要宠我怎么办

九尘木

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

月下小河

骇客机械师

凡小伟

知否:我是徐家子

马空行

这真不是机械飞升

团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