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工业区里的破局时刻
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工业区里的破局时刻,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上班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祁同伟猛地转身,眼神坚定如炬,直视着组织部长的眼睛:“资历这东西,可不是靠时间熬出来的,而是靠真本事挣来的。如今的汉东,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像张明这样,能够打破常规思维,把破旧厂房变成充满活力的创意空间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守着老账本,故步自封的‘账房先生’。”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烟盒,手指轻轻摩挲着烟盒的边缘,正准备抽出一支烟时,突然想起这里是禁烟区,于是又无奈地随手把烟盒塞了回去,“你回去之后,抓紧时间准备详细的材料,下一次常委会上,我亲自来向大家解释。”
一周后的省委常委会上,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而压抑,空调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凝重气息。祁同伟将张明的履历表一份份分发下去,彩色照片上,张明穿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站在文创园那色彩斑斓的涂鸦墙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各位领导,同志们,” 祁同伟清了清嗓子,用指关节轻轻敲了敲桌子,发出清脆的声响,“当我们还在为谁更适合守着旧摊子争论不休的时候,张明已经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让废弃的纺织厂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全省的网红打卡地。他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那股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劲头,以及对市场变化敏锐的洞察力。” 他的目光如利剑般,迅速扫过几位面露不悦的老同志,声音愈发坚定,“干部任用不能被那些陈旧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汉东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常委会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了张明的任命。散会后,祁同伟在走廊里迎面遇到了省委书记。省委书记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伸手拍了拍祁同伟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步棋走得确实有些冒险啊,但不得不说,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来注入活力,打破僵局。” 祁同伟微微点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书记说得对,不破不立嘛。总要有人敢于先迈出这艰难的一步,为汉东的未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推动政企创新沙箱方案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在党委会上,当祁同伟详细介绍完方案后,某部门负责人立刻站起身来,神色严肃地提出反对意见:“祁书记,这种先试后报的做法,风险实在太大了。万一在试点过程中出了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的话一出口,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纷纷投向祁同伟,等待着他的回应。
祁同伟缓缓站起身来,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窗边,静静地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街道。街道上,车辆如织,行人匆匆,城市的喧嚣声隐隐传来。片刻后,他缓缓转身,目光坚定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参会者,声音沉稳有力:“同志们,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总是想着四平八稳、毫无风险。如果我们总是畏首畏尾,害怕承担责任,那我们就只能永远原地踏步,被时代的浪潮远远抛在后面。我们之所以要设立容错机制,就是要为那些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干部撑起一把保护伞,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放手去干。” 他微微提高音量,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大家不妨看看南方的那些省市,人家早已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跑出了老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果我们再不加快脚步,奋起直追,恐怕连人家的尾灯都看不见了。”
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变得热烈起来。祁同伟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叠厚厚的调研资料,资料的纸张因为频繁翻阅,边角已经微微卷起。“大家请看,” 他将资料展示给众人,“这是新山水集团和高校合作的草案。经过我们多轮的沟通与协商,新山水集团愿意提供场地和资金,高校则负责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而我们政府所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经过专业团队的评估,这个项目风险可控,而且前景十分可观。”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参会者,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汉东要想实现突围,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迫切需要这样的创新举措。我提议,先在三个工业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与权衡,会议最终通过了试点方案。走出会议室,祁同伟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口。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层金色的薄纱,洒在远处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也洒在他身后那片破旧的工业区上,为这片衰败的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烟灰在微风中轻轻飘落,祁同伟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