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制度创新的落地生根
上班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制度创新的落地生根,重生祁同伟之重拾初心,上班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创新之路,向来荆棘丛生。在推行 “数据沙盒” 制度时,遭遇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强烈反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态度坚决,言辞激烈:“这‘数据沙盒’一旦开启,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金融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祁同伟面对这股强大的阻力,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冷静思考,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他邀请银行风控专家、科技企业 cto 和监管人员齐聚一堂,围绕风险防控各抒己见。会议现场,气氛紧张热烈,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当某科技公司展示出自主研发的 “风险预警模型”,详细阐述其能够实现实时风险监测与精准防控时,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的神色逐渐缓和,终于松口:“如果真能做到像你们所说的实时监测,有效防控风险,或许可以考虑先进行小范围试点。”
为让制度真正契合企业需求,成为助力企业腾飞的有力翅膀,祁同伟别出心裁,每月定期举办 “企业家茶叙会”。在一次茶叙会上,茶香四溢,气氛却略显压抑。某跨境电商老板端着茶杯,苦笑着摇头:“祁书记,不瞒您说,我们每天要处理几万条订单数据,现有的备案系统太老旧了,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流量,数据处理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业务拓展。” 祁同伟闻言,当场掏出手机,拨通技术团队负责人的电话:“明天一早,你就带着团队去这家企业现场办公,一周之内,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绝不能让企业因为技术问题受阻。”
随着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与扎实推进,变化如同春风化雨,悄然降临。汉东港的数据通关时间从曾经漫长的平均 72 小时,大幅缩短至如今的 4 小时,企业提交材料数量锐减 60%。在一场盛大的签约仪式上,某跨国公司亚太区总裁满脸笑意,感慨万千:“来到汉东,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这里的营商环境让人安心,我们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 但祁同伟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他特意在办公桌上摆放了一个沙漏,时刻提醒自己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时间就是效益,审批绝不能超时。
在制度执行的每一处细节上,祁同伟都秉持着锱铢必较的态度。当发现某企业的跨境数据传输存在加密漏洞时,他没有简单粗暴地予以处罚,而是迅速安排专家团队驻场指导。企业负责人深受感动,紧紧握着专家的手:“原以为政府只会开罚单,给我们增加负担,没想到还主动帮我们解决这么棘手的技术难题,真是太感谢了。” 就这样,“监管 + 服务” 的创新模式,渐渐在试验区生根发芽,成为一张独特的名片。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制度执行力,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祁同伟精心策划组织了 “制度创新擂台赛”。各部门纷纷摩拳擦掌,全力以赴,将抽象晦涩的制度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操作案例进行激烈比拼。决赛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市商务局展示的 “跨境数据贸易便利化二十条” 凭借其创新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一举获得最高分。祁同伟当即宣布:“这个案例做得非常出色,要立刻做成标准模板,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让更多地区借鉴学习。”
随着试验区的蓬勃发展,新的问题与挑战也接踵而至。某新兴行业的数据跨境需求极为特殊,远远超出了现有制度框架的范畴。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带着团队匆匆找到祁同伟寻求帮助。祁同伟没有丝毫推诿,当即拍板成立专项小组:“大家齐心协力,用一个月时间深入研究,既要严守安全底线,保障数据安全与国家利益,又要全力支持创新发展,绝不能让制度成为阻碍企业前行的绊脚石。” 他这种务实担当的态度,宛如一颗定心丸,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坚定了扎根汉东的决心。
当又一个深夜悄然来临,城市陷入沉睡,祁同伟的办公室却依旧灯火通明。他坐在办公桌前,面前的电脑屏幕上,试验区的实时数据如跳动的音符,不断闪烁变化。鼠标滚轮在制度文件上缓缓滚动,他不时停下,陷入沉思,认真修改批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