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二十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铁背乌鸦的残羽,俗世谪仙,剑二十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雨水敲击着实验室的玻璃窗,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陈墨的发梢滴着水,那些水珠落进木盒的缝隙里,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叶徽接过木盒时,指尖传来刺骨的寒意,那不是雨水的温度,更像是昆仑山巅终年不化的积雪寒气。木盒表面雕刻着繁复的云纹,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暗金色光泽。
\"爷爷说...\"陈墨的声音有些发抖,她苍白的嘴唇上还沾着雨水的湿气,\"这个盒子今早突然出现在祠堂的供桌上。\"她的睫毛上挂着细小的水珠,在实验室的白炽灯下闪闪发亮。
叶徽用银针轻轻挑开铜扣,盒盖掀开的瞬间,一股混合着檀香和雪莲的气息扑面而来。躺在猩红丝绸上的半枚青铜钥匙,断口处的金丝纹路与他袖中那半枚完美契合。旁边那朵干枯的冰魄兰,花瓣上还带着细微的霜花,在室温下竟然没有融化的迹象。
\"供桌?\"叶徽敏锐地抓住这个关键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钥匙表面的纹路,\"陈家祠堂的供桌有什么特别之处?\"
陈墨的睫毛轻轻颤动,像是受惊的蝶翼。她下意识地咬了咬下唇:\"是...是甲戌年重修的楠木供桌,背面刻着...\"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像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
窗外的雷声变得沉闷而遥远,仿佛群山深处传来的鼓点。叶徽的指尖描摹着钥匙锯齿状的断口,那些参差不齐的边缘在灯光下泛着冷光。甲戌年——这个干支就像一根看不见的丝线,将族谱夹层、玉簪密文和眼前这个神秘的木盒串联在一起。
\"带我去看看。\"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两半钥匙在内袋里相互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腰间的玉簪突然变得滚烫,隔着衣料都能感受到那股灼热,像是在发出某种警告。
雨幕中的黑色奔驰像一尾游鱼,穿过城市迷离的灯光。车窗上的雨痕扭曲了外面的世界,将霓虹灯拉长成彩色的丝带。叶徽注意到司机右手小指上的翡翠扳指——这种特殊的佩戴方式,正是前世两江总督府亲兵们的习惯。后视镜里,司机那双灰蓝色的眼睛在闪电亮起的瞬间,泛出野兽般的幽光。
陈氏宗祠的飞檐在闪电中显得格外狰狞,宛如张开的兽口。穿过三道雕刻着瑞兽的门洞后,陈墨在一扇楠木门前停下脚步。门上精细的缠枝莲纹在雨水中泛着暗沉的光泽,像是用血浸染过一般。
\"爷爷说只见你一人。\"她的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门内传来首长沙哑的咳嗽声,比下午见面时更加虚弱。供桌上的青铜香炉里,三支线香燃烧产生的烟气在空中形成奇特的螺旋状。叶徽的目光立刻被那块巨大的供桌吸引——那根本不是普通的楠木供桌,而是一整块昆仑青玉雕琢而成的玉板,表面阴刻着繁复的星图,在香火的映照下泛着幽幽的青光。
\"甲戌年...\"首长的手杖轻轻敲击着玉板边缘,发出清脆的声响,\"光绪二十年,你祖父从昆仑山运回这块石头。\"老人的声音里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像是念诵着古老的咒语。
叶徽蹲下身,手指抚过玉板背面那些密密麻麻的铭文。就在指尖接触玉面的瞬间,那些文字突然在他眼前扭曲、重组——这竟然是叶家独有的\"镜书\",必须通过特定角度的光线折射才能阅读。香炉里的线香突然爆出几点火星,借着这转瞬即逝的亮光,他看清了关键段落:「地脉锁钥 分藏三处 巽位...」后面的文字被陈年的褐色污渍遮盖,那分明是干涸的血迹。
他悄悄取出怀中的两半钥匙,发现玉板某处的凹槽与钥匙断口形状完全吻合。就在他准备将钥匙放入凹槽时,首长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带着温热的呼吸喷在他颈侧:\"你父亲当年带走的不是《黄庭经》...\"老人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是地脉总图。\"
叶徽的后颈瞬间冒出一层冷汗。这个距离,老人根本不可能看见玉板背面的文字。除非...他猛地转身,正对上首长浑浊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倒映着玉板上的星图,而那些星辰的位置,正在缓缓移动!
香炉突然倾倒,燃烧的线香在玉板上烫出一道焦痕。叶徽趁机将两半钥匙按进凹槽,青铜与玉石相撞,发出清越的嗡鸣声,在祠堂内久久回荡。供桌下的青砖地面突然下陷,露出一个一尺见方的暗格,里面静静躺着一卷泛黄的油纸。
叶徽的手指刚触及纸卷,耳边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蜂鸣声。腰间的玉簪剧烈震动,烫得他差点叫出声来。油纸上的墨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只剩下一行用朱砂写就的坐标:
「北纬35°37' 东经94°53'」
这个位置正是昆仑山脉的主峰之一——布喀达坂峰。叶徽突然想起父亲笔记中的记载:此峰在藏语中意为\"野牛岭\",而在叶家秘术里,\"野牛\"正是地脉龙气的别称。
\"找到了?\"首长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手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