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三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章 举世皆敌又何妨?,乱世帝匪,幺三四,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宅院书房中。

县官小心翼翼的捧着清水县地图,将其摊开后放于桌面,以供秦凡观阅。

同时,他从怀中取出一摞银票以及一些碎银。

银票数额有大有小,大的千两,小的百两。

县官声音颤抖道:“秦寨主,这是在下府中银两,还请您查阅。”

“放那吧。”

秦凡双目紧盯着地图,因为他需要寻一处合适的藏马地。

几十息后,他指向地图上一空白处问道:“此地为何会一片空白?”

县官轻声道:“北黎老可汗夺取燕云十六州时,在清水县设下五万重兵以备不时之需,而此地,便是那五万重兵的藏兵地,其周边林木密集,可为藏兵做掩护,目前已荒废多年。”

秦凡问:“这么大一片地方,为何不开荒种田?”

县令道:“地面几乎全是硬石,无法耕种。”

秦凡点头,随即用毛笔在地图空白处画了一个圈,圈中写下一万。

随即,他又在距离空白处十五里外画圈,圈中写下五千。

之所以兵马分两路,是因为鸡蛋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中,否则很容易被一锅端。

而藏在两处的话,就算一处暴露,另一处也可出兵支援,互为掎角。

一个时辰后。

陈一带人回来了,同时带回的还有几个大箱子。

箱中装着的是那地主的银钱、房契、地契、卖身契、田契等。

陈一将粮库钥匙放在秦凡身旁,“这家伙算是清水县最大的地主了,光粮库中就有近千石存粮。银票有两万两,现银八千余两,黄金三百余两。”

“县城中的大地主便能搜刮如此多的民脂民膏,可想那群豪绅手中,得沾染多少鲜血。”

秦凡走到木箱前,取出一本田契,打开看了一眼,“仅这一本田契上,便有近千亩良田。那么县令大人,这些合法的良田他是如何获得的呢?”

县官心中叫苦连连,却不敢有所隐瞒,“是……是他给予了在下好处,在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先由他府中壮丁去威胁百姓低价卖田,若遇到硬茬,便由在下出面,派出衙役将其关入大狱……”

秦凡将田契扔进木箱,轻声道:“这就是为何义军无穷无尽的原因之一,连最基本的温饱你们都要剥夺,如此压迫之下,百姓岂能不反?”

县官附和道:“秦寨主说的是……”

凌晨。

孙二在李二牛的带路下,来到了宅院书房,“寨主,人马都到齐了,都在城外候着呢。”

秦凡取出地图,让孙二将战马带至画圈地,轻声道:“这空白处是之前北黎的藏兵地,里面应该有荒废的住所,稍微收拾一下便可再次使用。而另一处地方,则需自行搭建。”

孙二道:“这好办,他们都是义军出身,安营扎寨不在话下。”

“还有一事。”

秦凡从怀中取出记下的地主藏钱粮之地,对孙二吩咐道:“留五百骑兵进城备用。其余人等赶往藏马地之前,兵分八十余路,先去把那些地主的家给我抄了。还是老规矩,无恶者生,作恶者死,主恶者斩草除根!”

“明白!”

孙二大步离去。

……

翌日,晨阳初生。

秦凡吃过早饭后,下令让骑兵以衙役的身份赶往各村,然后让各村村民选出三名代表到县衙叙事。

骑兵们立即照办。

当消息传入村庄,村民们都有些慌神。

村子的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老人们坐着,年轻人则站在周围。

村中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拄着拐杖起身,轻叹道:“此行前去,怕是凶多吉少。”

一名年轻人从人群中迈出,大声道:“三叔公,我去!”

“滚下去。”

老人瞪了那年轻人一眼,随即看向在座的老人,“娃们还年轻,总不能让他们去冒险。咱们这群老头子半只脚都进棺材了,要死也是咱们先死。几位老伙计,你们觉得呢?”

另一名老人开口:“走吧老哥哥,都活这一把年纪了,就算要去黄泉,咱们哥几个能结个伴,也不至于路上孤单。”

周围的村民们低头不言,年轻一些的则都紧握双拳。

就这样。

每个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自愿前往县城,且心中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骑兵们三人一组,将各村老人扶上马后,策马赶往县城。

抵达县衙后,二百五十余名老人站在县府院中等候着。

院中备着与人数对等的马扎,但却无人入座。他们的眼神中难掩恐慌,却又夹带着赴死的坦然。

这时,秦凡走了出来。

当老人们看到秦凡时皆愣了一下,因为他们之中有人见过县官。

那县官可不是这副模样,更不可能如此年轻。

秦凡面带微笑,问道:“诸位为何不入座?”

不待老人们回话的,县官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低着头站在秦凡身后。

老人们见状,相视一眼后便齐齐落座。

无非就是一死,他们在来时便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秦凡入座,大声道:“我想问诸位一个问题,如今村中每户约有多少亩地?”

不少老人闻言轻叹。

果然,这官府又盯上他们的地了。

一老人道:“回大人话,村中每户人家的田地皆不同,多的有三亩,少的连一亩地都没了。”

“这点儿地够生计?”

古时粮食产量低下,一户人家最少三四口人,这点儿田地的粮食还需交税,剩下的再怎么省着吃也是不够的。

“自然是不够的,毕竟村中的田都是劣田,每季粮食的产量比起良田少了近四成。”

良田都被地主通过各种手段买走了。

但这种话,他们可不敢说。

老人道:“地里的粮食不够吃,为了生计,大多数村民便会去给地主家打长工,家中婆娘再织织布之类的,将就一下的话,也可苟活。”

“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成熟稳重斯老弟

执笔写往事

绝世魂宠

鱼的未来

娇养首辅

金流儿

强宠白月光,冷面世子日日破戒

有仙气

盘点洪荒高配,万界震惊

无聊的无赖

警报!大夏出现SSS级护花高手

见着破水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