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老皇帝要坑赵贵妃
数海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老皇帝要坑赵贵妃,亵玩美人师尊笔趣阁在线阅读,数海潮,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天晨起,近身太监余生祥为老皇帝穿好长衫马褂,戴上服饰。刚迈出寝宫,又见二皇子季瑄跪在殿内。
近来,赵贵妃见老皇上身体经常不适,有些着急,便见风就是雨,要二皇子季瑄多多进宫问候,搞得皇上对这母子俩不甚其烦。
“起来吧,坐。”
老皇帝淡淡地问:“今日这么早来,有何要事?”
季瑄抬眼:“儿臣听闻父皇身体不适,特地前来探望。另外,儿臣有一事相求。”
老皇帝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希望父皇能允许儿臣亲自调查倪铭冤案,以还天下一个公道。”
老皇帝差点被口中的药汤呛到,咳嗽了几声,瞪大眼睛看向季瑄,心中暗道这小子是不是吃错药了。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哦?你为何突然有此想法?”
季瑄低头:“儿臣深知倪铭一案牵连甚广,但真相总需大白于天下。儿臣愿担此重任,以慰民心。”
老皇帝冷笑一声:“哼,你可知这案子有多棘手?稍有不慎,便会惹火烧身。”
季瑄抬头:“儿臣不怕。儿臣只愿能为父皇分忧,为朝廷尽忠。此事若交由儿臣暗中调查,或许能寻得更多线索,也不至于引起朝野动荡。”
老皇帝看着季瑄,想:“不知赵贵妃又是唱的哪一出,怂恿季瑄来搞些莫名其妙的的事情。罢了,随他去,若真能借此机会让他立下大功,或许能堵住那些悠悠之口,让他顺利登上太子之位。”
老皇帝缓缓说道:“好吧,既然你有此决心,朕便成全你。但你要记住,此案关系重大,务必小心行事。”
季瑄磕头谢恩退出。
老皇帝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赵贵妃,你就裹乱吧,小心把自己给弄栽了。当然,如果这小子,能给我带来些惊喜最好。
十四年前,倪铭冤案的主使是赵贵妃没错,不过,出主意的却是老皇帝本人。所以,他压根儿就不想给倪氏家族平反。
他也想好了金蝉脱壳的主意。
只要季瑄入住东宫,昭雪倪铭冤案的事情就过去了。有问题也让季瑄处置,跟自己没关系。但这样做,会掀起朝野更大的风浪。搞不好自己坐了几十年的龙椅也会被掀翻。所以,他得小心谨慎从事。
但是,季瑄是庶出二皇子,跟“立嫡立长,不立庶不立幼”的祖制不合。他必须要解决这个前提问题。
而季瑄主动请战查案,这样最好不过。到时候,赵贵妃自会让他找到替身栽赃,瞒天过海。自己也脱身了。而且,立了功,自然可以突破祖制,让季瑄入主东宫。
不过,皇上隐隐感觉不妙。
赵贵妃和季瑄操之过急,是在走钢丝,弄不好连自己都要赔进去。但既然如此,他决定走一步看一步。
余生祥进来,用托盘呈上刚来的暗报。
皇上打开第一份。上书,按照皇上旨意,调查“嫡子季翃有无不忠不孝的行为,他与护国将军季昭有无合谋忤逆的行为。”
查询结果是:季昭返回京城后,季翃没有摆接风宴,也没有接触。只是在昨天进入大殿时,二人碰到相互施礼。季翃说的是:见过三弟,别来无恙。季昭说的是:见过大哥,别来无恙。议事后,季昭在府邸只住了一夜,第二天便返回了北部边防区。
皇上打开第二份。上书,按照皇上旨意,“严查民间是谁编写了倪铭冤案的剧本,让举国百姓都知道匿名冤案的真相”。
调查结果是:倪铭案的调查是由府衙负责,但一直没有进展,直到逮住了府衙书吏李席华。剧本源自李席华之口。府衙案卷室文书资料皆须经他手,他与捕快古道贵喝酒时,把倪铭案件内容透露给古道贵,古道贵将内容传之民间,李席华知道后杀了古道贵灭口。李席华交代,诬陷倪铭的奏本为赵贵妃授意。
“我就知道赵贵妃会引火烧身,这下看她儿子季瑄如何收拾。其实,真相早就大白于天下了,季瑄还去调查个屁。还是我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吧。”老皇帝自言自语。
“余公公,今晚朕要何美人侍寝。”
“知道了,这就去通知。”
余生祥刚走出寝宫,就碰上赵贵妃。
赵贵妃问:“余公公,这么急急忙忙地要去哪里呀?”
“今晚,皇上下榻何美人处,我去知会一声。”
“皇上这是接连七日都歇在了何美人那里?”
“差不多。”
“哼,这个老东西,心思变得倒是快。”赵贵妃驻足想,马上转身,也不去问候皇上的病情了。
皇上从寝宫里面望见赵贵妃远去的背影,表情异常复杂。
见余生祥从何美人那里回来,便吩咐:“你去叫人跟上赵贵妃。看她跟谁见面,秘密抓捕。”
余生祥惊得半张着嘴,又无声地合上。他马上应着,去通知了禁卫军。
老皇上心思转得极快。
他清楚赵贵妃狠辣有余,沉稳不足。而且她已经信以为皇上放弃了季瑄,要换七岁的季跃入住东宫。因而,慌张之下起了机心。
由此,赵贵妃必定会背着他授意别人,在朝堂之上提出东宫人选问题,逼他公开定下季瑄为太子。只要抓住她当面授意李山壶,就是她后宫勾结朝堂大臣的罪证。两件大事即将一并解决,沸沸扬扬的朝野就平息了。
至于十四年前倪铭冤案一事,相信打死她,也不敢说出是朕授意。
“嗨,这个赵贵妃,操之过急,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老皇帝为自己的计谋成功而感到得意。
不过,还是有些隐隐作痛,毕竟这是钟爱了半辈子的女人,就让她为自己牺牲了吧。况且,她从我这儿拿走的好处还少吗?
这样想,老皇上又平衡了。
入夜,赵贵妃换了一身简朴衣裙,不施脂粉,出了宫门。来到春秋茶馆,进了一个包间茶室。
不一会儿,吏部尚书李山壶来了。
李山壶施礼后说,“我已经按照你的旨意,在议事大殿上向皇上奏本,请皇上定下东
宫人选。”
赵贵妃:“很好。”
突然,几个蒙面壮汉破门而入,先用布团堵住赵贵妃和李山壶的嘴巴。然后,把他们分别装入了两个黑布袋。扛起来就出了茶馆。动作迅速,无声无息,却让见到的茶客,无不惊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