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汉惠帝:刘盈
C龙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汉惠帝:刘盈,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C龙山,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仁弱天子的悲情挽歌:汉惠帝刘盈的血色人生
一、乱世稚子,权力阴影下的童年
公元前210年的彭城郊外,七岁的刘盈死死攥着姐姐鲁元公主的衣角,马车在崎岖山路上剧烈颠簸。母亲吕雉苍白的脸上满是惊恐,车外传来楚兵的喊杀声。这已是他第三次随母亲躲避战乱。突然,驾车的夏侯婴一声惊呼,父亲刘邦竟将他们姐弟俩推下马车!年幼的刘盈跌在尘土中,膝盖擦出鲜血,看着马车扬尘而去,泪水模糊了双眼。直到夏侯婴折返将他们抱回,他仍在颤抖:\"父亲...不要我们了吗?\"这场生死逃亡,在刘盈心中烙下了永恒的伤痕。
回到汉军营地后,刘盈常常在深夜惊醒,梦中反复出现父亲冷漠的眼神和马车远去的背影。他变得愈发沉默寡言,即使面对母亲的安慰,也只是默默点头。刘邦忙于战事,偶尔召见他时,也只是简单询问几句学业,便又匆匆离去。年幼的刘盈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却只能远远望着刘邦与将士们谈笑风生,那份父爱如同天边的星辰,看似明亮,却遥不可及。
刘邦称帝后,九岁的刘盈被立为太子。然而,随着戚夫人受宠,这位善跳翘袖折腰舞的美人日夜在刘邦枕边啼哭,要求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朝堂上,刘邦几次提出废立之事,满座大臣惊愕不已。御史大夫周昌在廷议时因口吃急得满脸通红:\"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退朝后,刘盈躲在母亲身后,看着戚夫人得意的眼神,第一次感受到权力斗争的残酷。
为保住太子之位,吕雉听从张良的计策,费尽周折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刘盈。这四位年逾八十的老者,曾拒绝刘邦的征召,却愿意出山支持刘盈。公元前195年的长乐宫,刘邦大宴群臣,当看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时,他震惊地对戚夫人说:\"羽翼已成,难动矣!\"宴席散去,刘盈听到父亲苍凉的歌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那一刻,他分不清这歌声里是释然还是不甘,只觉得心中五味杂陈。
二、登基为帝,仁政初显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十六岁的刘盈登基为帝。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他决心施展自己的抱负。刘盈继承父亲休养生息的政策,将田租减为十五税一,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他还开放山林川泽,允许百姓自由渔猎耕种,一时间,长安城的集市上商贾云集,百姓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
在文化上,刘盈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废除秦朝\"挟书律\"。这条严苛的法律曾禁止民间收藏《诗》《书》等典籍,导致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失传。诏令颁布后,民间藏书纷纷现世,学者们得以重新整理和研究古代经典。长安城的太学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刘盈还十分重视长安城的建设。他征调民力,大规模修筑长安城的城墙。工程持续数年,当雄伟的城墙拔地而起时,全长达到六十五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市防御工事之一。看着百姓们在城墙上欢呼雀跃,称他为\"仁君\",刘盈心中充满欣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