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深感痛恨
艾比兔子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深感痛恨,轮流欺负大美人儿揣崽吃肉,艾比兔子吉,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无道的暴君?”
话音刚落,朱元璋的双手便不由自主地攥紧成拳。
仿佛须发都要怒张。
就在他说出这些话时,心中早已认定这是最终答案!
否则,大明绝不会败于此人之手!
作为一位勤勉治国的皇帝,朱元璋一心想要强化皇权,对子孙中出现这般放纵、贪图享乐、懈怠政务的人,深感痛恨。
一想到自己的后代中竟出了这样一个人,还当了皇帝,把他的大明毁掉,朱元璋便怒火中烧。
恨不得将这个不孝之子捉回来狠狠教训。
甚至用鞭子打死!
自己如此英明神武、勤政节俭,为何到了后世,竟出了这样不成器的子孙?
不仅是朱元璋情绪激动,连身边的朱标也是同样愤慨。
身为太子,他深知未来皇位必由己出。
而那个不肖子孙,也是他的后代。
比起朱元璋,这个不肖子孙还要更近一辈,与他的关系更为亲近。
他完全有理由生气。
韩成听罢朱元璋的话说道:“那个……陛下请息怒,事情并非如您所想。
那位皇帝,你怎么说他都可以。
但你绝不能说他不勤政,也不能说他荒淫无度或奢靡。
他的生活极为简朴,丝毫不铺张浪费。”
不仅仅是他本人,就连皇后以及太子、妃嫔等人,也都极为节俭。
说不上是荒淫无度,他的嫔妃加上皇后总共不过**人。
与其余的帝王相比,这样的数量已经非常少了!
而且,他极其勤于政务,立志要让大明更加兴盛。
在诸多明朝帝王中,他的勤政程度可位列前茅。
依我看,能排到第三!”
朱元璋听后,不禁呆住。
一旁的朱标也满是难以置信。
总觉得此事匪夷所思。
通常在国家**之际,大多是幼年皇帝当政。
但没想到,自己这位后人不但不算愚钝,登基时也已成年。
即便做了皇帝,国家也不会就此衰败。
他在位达十七年之久!
那时算来,他已三十有余。
十七年的时光并不短暂,足以成就许多事。
就算是那国运衰微,百废待兴,也应有所改善。
即使未能改善,至少也该让它延续下去。
为何最终却灭亡了呢?
更让人费解的是,他并非荒淫无道的昏君,生活节俭,还十分勤政。
这……这究竟如何导致大明覆灭?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觉得此中缘由难以接受。
凭他们的见识,实在无法理解这一切。
就像高手难以理解初学者一样。
“你跟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那个皇帝……”
“**。”
“没错,给我们讲讲,他上台之后干了些什么?!”
朱元璋不再猜测,直接问韩成,那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他所知,从各方面看,这**像个昏庸之君。
为何大明偏偏毁在他的手里?!
------------
“当时的大明,文官势力已占据绝对优势。
形成了一派又一派的团体。
在这种局面下,前几位皇帝为了对抗文官集团,
开始逐渐倚重宦官……”
韩成正准备陈述自己了解的事情,但刚开了头,就被朱元璋打断。
“慢着,文官为何能占据绝对优势?为了对抗文官,竟然还要扶持宦官?功臣宿将都跑哪去了?咱们大明的武将又在哪里?”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几分焦虑。
韩成说道:“陛下,这事说起来复杂,得从很久以前说起。这关系到您另一位后世子孙,您现在真的想知道吗?”
听到这话,朱元璋虽有疑虑,但最终还是忍住了好奇。
相比文官如何取得优势,他更在意这位后裔为何会让大明在他的统治下灭亡。他始终无法理解,这样一位勤政且不算荒淫、寿命也不算短的君主,是如何导致王朝覆灭的。
“那就继续说吧。”
韩成点点头,接着道:“这位皇帝继位后,被所谓清流文官误导。这些文官不断向他说宦官的坏话,将东林党描绘成十恶不赦之徒,甚至认为天下大乱皆因宦官所致。只要除掉宦官,国家就能安定,所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这位皇帝听信了这些言论,对魏忠贤下手。魏忠贤确实不是善类,权势熏天,坏事干尽。但他也有一个作用,就是能牵制文官集团。
结果这位皇帝不仅处死了魏忠贤,还废止了相关机构……”
朱元璋一听,立刻皱眉,觉得此举太过愚蠢。
虽然他对明朝末年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但作为权谋高手,他知道朝廷最忌讳的就是一家独大。最好的办法是多方制衡,就像他如今逐步削弱淮西勋贵的权力一样。
然而这位皇帝刚登基就做了件大事——彻底消灭了一方势力。更糟糕的是,他消灭的竟是宦官!
作为一个君主,他对宦官权力的来源心知肚明。这种权力不过是皇权的一种延伸,宦官本质上只是皇帝的工具。相较文官而言,宦官更容易掌控,无论他们手中有多少权柄,终究还是要听命于皇帝。他们的权力源自皇帝,而皇帝对他们是生杀予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